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二四章 张爱玲的“左翼文学”的记忆(3/5)

张爱玲暗想:一向心平气和的古国从来没有如此骚动过

张爱玲依然冷静着

张爱玲依然冷静地坚定着自己的计划,因为她明了:太阳底下无新事她不会为时代激情所同化虽然她的理想更陈旧,是大太阳底下永远没有新意的衣食住行,是从儿时起就开始坚持至今的陈旧的愿望:

“8岁要梳爱司头,10岁要穿高跟鞋,16岁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

这些理想何其庸常!可它切实可及,稍作努力便可实现!时代是破坏着的乱世,我们能等多久??

个人即使算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之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管是升华还是浮华,都会成为历史烟云缥缈的过去,抓得住的只有生命中任何一点可感的,具体的,凡庸的物质乐趣”这是张爱玲在几年前的预感爱玲是敏感的,她的预言在弹指一挥间将要成为了现实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战火依然弥漫神州大地,的确是“更大的破坏”,但破坏不等于毁灭更何况这物质的乐趣还仅仅永远汪在她童年的回忆里,或者遥遥地待在她对未来的憧憬里它们没有在张爱玲的生命里切实存在过,她如何去抛却?又如何肯放弃??

张爱玲有的是对童年的温暖而迟缓的留恋:

童年的回忆里有美丽的衣裳,那是美丽敏感独立的母亲留给她的记忆;她的童年的回忆里有浪漫的音乐,那是姑姑每天的练琴声,以及永远飘坠的记忆;张爱玲爱上音乐是因为母亲,她等待着,她等待着从母亲的血液里继承到她一直用母亲的罗曼蒂克的那些风范;童年的回忆里有华美蕴藉的亲戚朋友,洋派或贵族的生活方式……

日子终于一天天过去,终于真的如愿了,可是只有一个方面的如愿,如愿地长大,不能如愿的是时代爱玲如愿地向向往的年龄迈近,儿时的黄金时代却一天天远去了,童年时暗暗算计着的一切物质的存在,都在生活中一个个告别着,一点点消逝了梦想不是一天天靠近,而是置她的热望于不顾,冷漠地背过身子往回走了,张爱玲的心里失望失落难过,可只有干着急,没有任何办法

古老中国和她的儿女,都在经历水深火热的考验――张爱玲也在经受考验――内外交困的精神综合症,感情上的悲剧,创作的繁荣徒然地萎缩,大片的空白忽然出现,就像放电影突然断了片

炎樱曾经为她设计了《传奇增订本》的封面,借用的晚清的一张时装仕女图幽幽地窥探者新与旧造成的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二四章 张爱玲的“左翼文学”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33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