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二四章 张爱玲的“左翼文学”的记忆(2/5)

学,学画卡通影片,尽量把中国画的作风介绍到美国去,要比林语堂还要出风头,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还有

“我将来想要一间中国风格的房子,雪白的粉墙,金漆桌椅,大红椅垫,桌上放着豆绿糯米瓷的茶碗,堆得高高的一盆糕团,每一只上面点着个胭脂点中国的房屋有所谓“一明两暗”,这当然是明间……”

大概这些就是张爱玲生活理想的基本蓝图,是她所能设想和期望的,在前进方面最海阔天空的计划了⌒细推究起来,这是上邯堂生活里最平民的女子赤手空拳,踏实安稳奋斗着的目标:无非是出人头地,走到人前去,骄傲地看人,也被人看,虚荣心的满足;加上女子夸张和膨胀了的爱美天性,无非也是为了在别人眼中发现自身切实的存在,加上舒适惬意令人羡慕的现代都市生活,当然依旧不失和平贞静而又热闹喜气的古中国之韵味;当然更少不了的是人类生活亘古不变的饮食男女的调调儿,虽然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女人而言,“爱”的意思就是“被爱”,但是如果受了小小的委屈还是需要男朋友来安慰的,因为女人的委屈只有男朋友才能来安慰,而女朋友至多只能够懂得……

相比同时代的同龄人,同是学堂里念书的年轻书生和小姐,张爱玲的宏大计划与美丽憧憬显得落后,凡庸而自私那个时代的时髦的事业就是太阳底下最排斥私人化的事业,为了理想中民族与国家的新生可以奋斗终身,可以为之抛却一切安稳舒适的物质生活,可以放弃贵族的身份加入没有身份的匪流,可以为之献出弥足珍贵的青春与生命……可以为之,做一切,在崇高的名义下

曾经生活在城市花园洋房里,或者曾经生活在乡村小镇富足殷实之家的子弟们,成为这一集体事业的领袖,无论是加入此党还是彼党,都是为着一个最崇高的理由――民族之复兴,挣扎在底层的城乡子民侧耳倾听国事新闻,带着菜色的面孔在刀光剑影中暗暗推算理想中光明行程

政治理想革命与一切崇高的口号被大写在中国的土地上

而在张爱玲的观念中,这只不过是一个各趋极端了的时代;政治与家庭制度的缺点突然被揭穿,年轻的知识阶级仇视着传统的一切,甚至于中国的一切;必的那一方因为惊恐的缘故而增强了压力●经质的论争无日不进行着,在家庭里,在报纸上,在娱乐场所里;连涂脂抹粉的文明戏演员,姨太太们的理想恋人,也在戏台上向他们的未婚妻借题发挥,讨论时事,声泪俱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二四章 张爱玲的“左翼文学”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33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