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易后(2/6)
?
问题二,在上述诏书里,你明确阐述了立阴的原因:她出身草根村野,是我的至爱,是母仪天下的最合适人选。
那么,请问,阴女士的“出身微贱”和是你的“梦中情人”,你在上大学时就知道了,还感慨过,当一哥这么多年你干什么去了?还有,阴女士背后没有人吗?
好了,别忽悠人了刘秀同志,我们看得比较清楚,在你废郭立阴的背后,其实是家、大家中各方政治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
在这封诏书里,刘秀的立场、感情和有关措施表达的是如此清楚,已经没有谁不明白了。
尤其是在诏书的结尾,他还赌气而且决绝地:
“发生这样的事情,本来是很不正常、很不应该的,对朕和新皇后也并不是什么大喜事,对国家来更不是什么福气,你们都不必上书道贺。”
(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无论如何,君令如山。
在诏书下达的同时,刘秀即派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带着有关手续,来到郭圣通那儿,从她手中收走了皇后的玺绶。
郭圣通也无可奈何,只好移居别宫。
其实,如果按照诏书里对郭圣通的指斥,她已是家规不容、国法难饶,对她实行幽禁、赐死、流放都是可以的。
但是,指斥归指斥,名声坏归名声坏,有关机构和人员并没有找到郭圣通的哪怕一条可以对号入座定罪的证据。
当然,事到如今,我们披阅史料也没有找到。
这明,当初立她、现在废她,都是刘秀出于政治考虑,都是他利用、或者抑制外戚的一种谋略。
在刘秀,客厅是朝廷的延续,家事是国事的有机组成部分。
到这儿,我们不由得要感慨:于国家,这显然是不幸;而对人君,这也未必就不是悲哀。
这也恰如刘秀在诏书里所的,这并不是什么大喜事,对国家也不是什么福气,大家都不必道贺了。
不过话又回来,刘秀毕竟是一代人君,就像他征伐对手以对方不再构成威胁为止,他抑制外戚也不搞赶尽杀绝,以不再扰乱朝纲为限。
郭圣通虽然被废,可刘秀并没有把她打入冷宫,而是给她安排了一个恰当的去处和归宿。
易后诏书下达没有几天,刘秀就把郭圣通的二儿子刘辅由右翊公,提拔为中山王,并且把常山郡(治今河北石家庄一带)划拨给中山国。
同时,刘秀封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刘秀君临天下】最新更新章节〖137、 易后〗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49/49367/13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