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三教浅析(二十一)(1/5)

以上文字均由南怀瑾先生叙述,在下不过是狗尾续貂稍加整理而已。 之所以奉上极度生涩难懂的篇幅,就是让在思想上有些个喜欢想当然的同学们看看,佛学或者说三家的思想绝非是如此简简单单,并不是那种草草一句‘迷信’就能概括的东东。

老子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禅宗大师傅大士悟道偈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三家的道理都是统一指向了那个不生不灭的东东,其实都是针对心性而言。由此可见我们通常称其为‘心’的这个家伙,是有史以来最牛的原住民。也就是说,无论你在这块地界上如何的折腾,最后的所有权还只能是归于它。

换句话说,佛说一切众生,不止人,包括宇宙的物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这个本体的现象变化,都是分段生死,都是变易生死。变化不是究竟,不是根本,而是现象。但是这个生命总体的功能,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也不死。

在这里且借用清朝探花蒋同志,在参悟后书写临终之前的偈语来做说明:

【由来猿鹤自相亲,老衲无端坠孽尘。妄想镬锅来避热,却从大海去翻身。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队里人。只有君亲无答报,生生常自祝能仁。】

这偈子虽然被有些现代的学者所鄙薄,说其中含有封建君主思想的毒瘤等等。以在下愚见,此种观念是由于用今人的眼光来看待古人行为所致。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古人所谓的忠君是与爱国划等号滴,况且蒋同志还在词句中表达出,希望以后作为君主都是能‘仁’呢。

‘仁’,就是仁慈。

都知道一国之君要是都能仁慈,手底下那些老百姓才能去悠然幸福得打个酱油啥的是不是?

当然那些都是题外话,要侧重讨论的是,他老人家在偈文里指出——我们大家都是‘过来人’,只是因为被从重红尘的形式所累、被花花世界所迷,因此而记不住前生的许多事情罢了。

现在有不少人在见到陌生的人或环境时,在心底会莫名升起依稀有‘似曾相识鹅归来’的感受,但这种只是归纳于感觉罢了,并不能作为转世的例证。

难了,这又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师】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四十七章三教浅析(二十一)〗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92/155.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