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张爱玲的“怨女”的记忆(3/7)
“小刘不像是会钻营的人他要是做一辈子伙计,她就成了哥嫂的穷亲戚,和外婆家一样人家一定说她嫁得不好,她长得再丑些也不过如此终身大事,一经决定再也无法挽回,尤其是女孩子,尤其是美丽的女孩子,越美丽,到这时候越悲哀,因为谜语揭晓了,故事结束了,像一场小死一样,连旁人看着,往往也都有点悲哀漂亮的女孩子不论出身高低,总是前途无量,或者应当说是不可测,她本身具有命运的神秘性一旦结婚了,就死了个皇后或是死了个名妓,谁也不知道是哪个”
这后面几句话,有些过分伤感但很能说明女主角的婚姻选择的心理背景在《金锁记》里张爱玲对女主角的过去没有如此交代只是在《怨女》里面做了详细的补充交代
然而在小说的结构与文字表现方面,《怨女》处处胜过《金锁记》《怨女》的笔触较沉稳成熟;而《金锁记》有些地方就显得过于流利轻快和说明式的抒情了在《金锁记》中,张爱玲虽然也有意刻画一位悲剧性的女人,但以“说故事”的手法写来,较富戏剧性,却对女主角性格背景,心理刻画地不够完全深刻地交代,只是写出那么个动人的故事来罢了!而在《怨女》里,张爱玲就比较知道剪裁加重纯以塑造人物为着眼点,挑出女主角一生中几个特殊的时刻为焦点,加以渲染铺叙,让读者能够深入主角的内心
20年以后,张爱玲重新执笔,重写同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一方面对这个悲剧性的人物,有浓挚的感受和同情,另一方面我们可追寻张爱玲在20年后的写作技巧有着不同的角度和表现
后来的《怨女》张爱玲在女主角的描写上更为人性化‘主角是一位属于旧社会性格很突出的女子,与许多旧式妇女一样,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习俗的熏陶,没受过任何一套理想的高等学校教育≡格偏于倔强暴躁,极爱说些大胆损人不利己的刻薄话,并且成为她的特征和习惯
本来就是个麻油店小户人家的妇女,为一时的贪慕虚荣,把自己投入了悲剧的焦点上:让自己与一位又聋又瞎又残废的阔富人家少爷结婚
但是人的欲望偏不能单以金钱来满足,这更加重她的郁闷和痛苦又因看不清自己,总以为自己的生命落空完全是上了这个富家的当――包括自己娘家的哥嫂她的残废丈夫她的婆婆还有与她有孽情的三爷甚至她的子女那种委屈的积闷,使她的性格永远蒙上一层可怕怨恨的阴影并用这个阴影,劈杀了一些人,被劈杀的这些人包括她的儿子媳妇还有她可怜的女儿
而三爷和女主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七七章 张爱玲的“怨女”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86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