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张爱玲的“平鑫涛”的记忆(4/7)
曾经为这“一千元灰钿”他们各自付出账单,我们不去管是非曲折,这件“一千元灰钿”在40年代的上海沸沸扬扬的折腾了一年多,大小报纸都登过这两个“名人”的申述证据账单等,可谓恩怨较深我们不得不为张爱玲与平襟亚的这段“案件”叫痛苦☆终没有胜负的了结这场纠纷没有胜负的了解了这场笔墨官司
二十多年后,平襟亚的侄子平鑫涛在台湾创办了《皇冠》出版社,与张爱玲结下了30多年近40年的友谊,这又不能不说是张爱玲的又一个奇迹
1965年,香港的宋淇与台湾《皇冠出版社》的主编平鑫涛联系,准备在台湾重新出版张爱玲的作品,而这一年,夏志清刚好去了台湾,于是,夏志清便有幸在宋淇那里看到张爱玲的作品,欣赏之后便成了张爱玲的代表平鑫涛早年就读过张爱玲的作品,心仪良久,这一次,能为张爱玲出版她的所有的小说集子,自然十分痛快♀就是张爱玲的作品再一次重新在台湾出版而导致了60年代在香港台湾掀起的继40年代上海的“张爱玲年”的又一次“张爱玲热”
平鑫涛回忆:
“1965年在香港,我遇到了宋淇先生,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我们一见如故,他很热心地推荐了好几位香港的作家给我,尤其是张爱玲那时,张爱玲已经旅居美国听到张爱玲的名字,我觉得又亲切又高兴,出版她的作品,绝对是一个很大的荣幸《怨女》在1966年4月出版,彼此合作愉快,从此张爱玲的全部作品都由“皇冠”独家出版年轻时期的张爱玲和平襟亚先生的《万象》杂志接下了深厚的文学之缘,而后又和“皇冠”愉快地长期合作,前后五十年,与两个平氏家族的出版事业紧密携手,这样横跨两个时代的渊源,也许正如她第一本书的书名一样,可说是另一则“传奇”吧”
1966年4月,张爱玲还把40年代在上捍的《金锁记》又改回《怨女》,将《十八春》改为《半生缘》,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不久又接连出版《秧歌》《赤地之恋》《流言》以及《张爱玲小说集》等‖时在台湾,不仅涌出一批痴迷张爱玲小说的读者作家学者,也涌出一些搜集张爱玲的旧作为己任的研究者
遂掀起台湾的“张爱玲热”以后,而“皇冠”的版税亦成了张爱玲此后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在1983年12月22里张爱玲给夏志清的信中曾明确提到说:“我一向对出版人唯一的要求是商业道德,这些年来‘皇冠’每半年版税虽有二千美元,有时候加倍,这是我惟一的固定收入……”肯定之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七五章 张爱玲的“平鑫涛”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84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