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张爱玲的“暗筹移民”的记忆(3/4)
三十岁以后的她,好像已经度过了漫长的一生,该做的她都已经做过了,该得到的她也已经得到了,她只想找一个全新的地方,平静地放下一颗拥有太多的疲惫的心,去慢慢消受今后的生命旅程她消她能够有一种全新的生活,开始她的第二生命
这里有一个问题得到“张学”研究者们的反复探讨:
那就是张爱玲为什么不选择去此时也“反gong”的台湾呢??
毕竟,台湾作为华语地区,谋生大致不会成为问题的关于此事,后来台湾作家诗人政治评论家新闻工作者南方朔有恰切的解释南方朔说:“1949年底,1950年,台湾成立了‘中国写作协会’,宣言是‘让文化汉奸无路可跑,文艺匪谍无所遁形’爱玲当年如果来到台湾,一定会很惨,变成‘文学汉奸’――那么我们今天就可能看不到她的书了,她大概也不太敢写什么了爱玲一辈子做出了很多错误的选择,包括和胡兰成在一起,唯一做对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到台湾来所以和台湾保持了一个很怪而安全的距离,被很多读者阅读着,慢慢形成口碑,在历史上找到一个很对的位置”
这个解释我认为很有说服力(这是南方朔在告别张爱玲座谈会上的论点――永不消逝的华丽)
后来我们知道在张爱玲创作《赤地之恋》的同时,张爱玲就想过在申请赴美居留之事一个人悄悄地做着准备
这时候,正巧,刚好1953年美国新出台了一个难民法令,允许少数学有所长的外国人到美国定居成为美国的永久居民后,以后便可以再申请为美国公民←个远东地区,三年大约有5000人的名额,3000给予香港本地人,2000给外地人爱玲甚为暗中欣喜,张爱玲属于上海人,自然属于后者,属于只有2000名额的外地人
一直以来,张爱玲对自己的英文有强烈的自信年,张爱玲便利用这个法令向美国方面提出申请入境因为她为美新署做过翻译等工作,又是1949年中国大陆颇为走红的女作家,她的申请没有费多大周折就批准了但此项申请还必须有一个美国公民作担保,于是,曾分派过张爱玲翻译工作的领事馆的文化专员美国新闻署署长理查?麦卡锡,就成了张爱玲申请去美国的唯一担保人由于是麦卡锡做的入境担保人,可以说批准移民的申请是毫不费力
人生再度变换了方向,张爱玲即将移民美国
在香港美新署的这段时间里,张爱玲结下了这么几位终身的朋友:理查?麦卡锡宋淇邝文美,这些朋友在张爱玲后来的人生里都给予了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四四章 张爱玲的“暗筹移民”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53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