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三七章 再见了 祖国(1/5)

张爱玲是一个不喜欢严酷的人,所以自知自己永远成为不了一位“革命女性”,所以张爱玲选择了离开;

张爱玲不愿意被越来越多的“清规戒律”所约束,所以张爱玲选择了离开;

张爱玲也不想今后每一件作品都要套上她并不喜欢的“人民装”,所以张爱玲选择了离开;

张爱玲是一个很纯粹的作家,对于写作题材上的山穷水尽十分恐惧,所以张爱玲选择了离开;

张爱玲不忍目睹“更大的破坏要来”……所以张爱玲选择了离开

在张爱玲的申请获得批准后,张爱玲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带着姑姑留给她的家族相册,(后来这本相册作为张爱玲的最后一部作品《对照记》在台湾皇冠出版社发表,这是后话)甚至连自己的小说手稿都没有带就匆匆离开了祖国,她连自己的弟弟都没有告别,就匆匆离开了祖国

张爱玲先至广州,然后去香港爱玲赴港,尽管理由是继续因战事而中断的学业,可是没有人不知道张爱玲永远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人从赴港时她对新政府的态度中也可见一斑她曾在自己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临行絮事:

“离开上海的前夕,检查行李的青年干部是北方人,但是似乎是新来的,来自华中一带开办的干部训练班当时国家是禁止黄金外流的我身上唯一的金饰是五六岁的时候戴的一副包金小藤镯,有浅色纹路棕色粗藤上镶着蟠龙蝙蝠我说这是包金的饰品,检察人员要检查弄清这个是不是黄金饰品,是不是真的只是包金的饰品他用小刀刮金属雕刻的光滑的背面,偏偏从前包裹的金子又特别厚,刮来刮去还是金,不是银刮了半天,终于有一小块泛着白色他瞥见张爱玲脸上有点心痛的神气,便道:这位同志的脸相很诚实,她说是包金就是包金的”

张爱玲从来没有听见过这等夸语她自己也确是从来脂粉不施,穿着一件素净的花布旗袍,两三个月前到派出所去申请出境,也是这身打扮,警察一听说要去香港,立刻沉下脸来,仿佛案情很严重,就待调查定罪了爱玲还回忆说:

“幸而调查的很不彻底,不知道我是个写作为生的作家,不然也许没这么容易放行,一旦批准出境,那青年马上就和颜悦色起来,因为我已经是外人了,地位仅次于国际友人,像年底送灶王爷一样,消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代为宣扬 人民政府的亲切的体贴”

话语的讽喻性是有目共睹的(我看有点狂)但还是不太刻骨,因为有对中国大众理解后的善意,就像她说她的好友苏青“她的讽刺并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三七章 再见了 祖国〗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46.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