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二八章 张爱玲的“受宠若惊”的记忆(1/2)

《十八春》毕竟是出自名家之手再换成笔名“梁京”的名字或其它什么名字,轰动的效应依然如前,它的一出现就让所有读者一看就知道了它的份量

《十八春》引起轰动时,受到了当时主管上海文化工作的夏衍的注意有一天,夏衍把《亦报》的社长龚之方叫来,向他打听“梁京”这个作者的背景,问他:“梁京是什么人?”龚之方只得告诉夏衍,梁京就是张爱玲夏衍一听非常高兴,说这是个值得重视的人才

伦理,夏衍是左翼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他自己的作品也是多以反映底层黑暗为主,他应该对这个小资情调的张爱玲比较反感才是(因为张爱玲写的东西皆是“上海的风花雪月”,绝不符合左翼革命文学的宗旨),但是夏衍并不以此偏狭,或许正是吃所谓的“惺惺惜惺惺”,所以他非常爱惜张爱玲的才华而依他作为上海文艺界第一号人物的位置,他也有扶携张爱玲的打算

张爱玲的《十八春》连载以后,受到读者空前的喜爱♀时候的张爱玲也意想不到地接到了政府的一封邀请信,邀请她出席上盒第一届文学艺术代表大会的请柬她很惊讶,她对自己在沦陷时的辉煌一直很存担忧,是谁会有这个力挽狂澜的力量敢邀请自己一个争议非凡的人??

早在抗战初期,一些转战于重庆香港广西等地的文坛宿将都知道上海出了一个张爱玲从30年代初期开始,夏衍就一直领导着上海电影公司包括艺华公司联华公司和明星公司的编剧队伍,夏衍他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路先锋;抗战胜利到上海后,他看了柯灵推荐的张爱玲的作品,又看到了张爱玲编剧的影片《不了情》《太太万岁》,一直大为欣赏

老作家老戏剧家夏衍早在那个时期就对张爱玲的小说颇为欣赏当1949年5月,上海解放,夏衍随着陈毅进驻上海,接管上盒的文化工作以后,重新组织上海文艺界人士办刊物报纸时,就一直非常关注张爱玲△为夏衍这个上海文艺界的头号人物,一直爱才若渴

抗战时期他在内地,没有看到过张爱玲的作品,解放后返回上酣过柯灵的推荐才第一次见识了这位才女的文笔,后来在《亦报》上的作品《十八春》和《小艾》的连载以及在《传奇增订本》让夏衍对张爱玲的才华更是大为赏识,这就致使夏衍亲自安排了张爱玲参加新中国的第一届文代会的事宜

1950年7月24日,上嘿开第一届文艺代表大会,夏衍以上盒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要职而兼任大会主席;梅兰芳冯雪峰担任副主席;周信芳(麒麟童)任执行副主席;陈白尘任秘书长;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二八章 张爱玲的“受宠若惊”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37.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