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张爱玲的“梁迷”的记忆(2/5)
《亦报》报社编辑部不断收到无数读者的来信,为顾曼桢共洒同情之泪,有的呼吁作者“梁京”非要把祝鸿才与曼璐这对狗男女枪毙不可,也请求作者对顾曼桢行行好,请求作者“笔下超生”,要求作者让善良而不幸的顾曼桢“坚强地活下去”♀时候的桑弧不得不发一篇文章来代表张爱玲向读者表示,说:“请读者放心,作者一定会给顾曼桢一个好结局的”桑弧还说“作者也没有权利使一个纯良的女性在十八年后的今天的新社会里继续受难”,桑弧并提前向读者透露,故事的结局并不是很悲惨
《十八春》甚至还引起了周作人的注意,周作人当时几乎是逐日在《亦报》上化名发表文章,《亦报》他天天看,《十八春》他看得很细致,曾经两次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及这部小说说反响之大,出乎张爱玲意料之外,出乎报社约稿者意料之外
小说单行本发行后,报社为了造势,报社还专门组织了一次“与梁京谈《十八春》”座谈会,除了请张爱玲本人在会上做了发言外,桑弧多次以“叔红”的名字写了多篇评论,在《与梁京谈》的一文中,桑弧在文中放烟幕弹,说:“仿佛觉得他是在变了,我觉得他仍保持原有的明艳的色调,同时,在思想感情上,他也显出比从前沉着而安稳,这是他的可喜的进步……”♀里用的是“他”而非“她”,桑弧这是在放烟幕弹有意遮人耳目变相的褒奖张爱玲
《十八春》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次沉稳的自信的总结
时代精神对作家的影响在这部小说里非逞然,与张爱玲往常优秀的小说不同,《十八春》在黎明前最艰难的黑暗中引来了新时代的曙光,虽然强,倒可见时代之影子,亦可见张爱玲在时代更迭中曲折的心路历程
张爱玲曾于叔红(桑弧的笔名)谈起她的感想,说,如果读者读到顾曼桢被辱的一章有一种突兀或不近人情的感觉,那是她写作技术上的失败但是,曼璐这一典型并不是她凭空虚构的鬼怪
与其说曼璐居心可诛,毋宁说她也是旧社会的一个牺牲者↓如当沈世钧家中知道了顾曼桢的家庭背景,知道了沈世钧父亲,与曼璐过去也曾有过的暧昧关系以后,顾曼桢对沈世钧说:“我觉得我姐姐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她没有错,是这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得她这样的要说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是谁更不道德???
在我们来看,是姐姐害了妹妹,可又是谁害了姐姐?”
此时写此文的张爱玲,除了她一贯注重的人生无臣然性,心里微妙的阴差阳错,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二七章 张爱玲的“梁迷”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3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