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学堂(3/6)
巴地,破草房,牛棚狗窝,以及那成群的鸡鸭,都让他们感到兴奇。
辽王没给这群弟弟瞎胡闹的机会,径直来到了祠堂。
“中山郭氏?”
辽王一见这堂号,立马就涌现出一些记忆。
郭氏来自于姬姓,相传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肇姓始祖。
然后几千年来,在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门阀中,郭氏也留下来许多痕迹,拥有了自己的郡望。
如唐初的五姓七望,太原王氏一类的郡望堂号,是族群的重要标志。
在宋朝时,由于黄巢和之后的五代十国割据,导致大量的士族消亡,但郡望却被留了下去。
宋朝时许多家族流行修谱,也就是牵强附会,给自己找祖宗。
唐朝时是不可能的,因为族谱存在,但战争导致族谱零散,所以许多名门望族再次‘延续’了。
如果说在宋朝,修族谱只是那些士族大户的专利,到了明朝,但凡有些许钱财的,都会修族谱,架祠堂,给自己找一个有名有姓的大人物祖宗。
郭氏最有名的,莫过于太原郡,三国时的郭淮,颍川郡的郭嘉,郭图等了。
而这中山郡,指的是战国时燕国郭隗,以及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郭圣通,魏文帝的皇后郭女王等。
“没错,我郭家村,也是世家大族之后,世代诗书传家,虽说这些年来没出过什么大官,感觉与那些泥腿子可不同。”
说起这个,郭远山一脸的骄傲。
一旁的诸王不明觉厉,好奇地四处张望。
辽王则摇摇头,微微一笑。
他见多识广,看了许多杂书,对于所谓的郡望堂号,自然明白其真假。
世间那么多的大族,可能有许多堂号是真的,但泰半都是假的。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堂号却不过是一些虚名罢了,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迫切所求的。
如一穷人,骤得富贵,人们嫉妒多,恨之也多,言语走了狗屎运。
但如果其言语自己出子某某氏,如鼎鼎大名的太原王氏,那么那些嫉妒的人就会言道:“难怪如此,人家本就世代出人才的……”
这样一来,不知减缓了多少压力。
如此,许多骤登高位,或者暴富之人,就会千方百计的寻找堂号,给自己找个好祖宗,从而使得名副其实。
由此在民间,反而诞生了许多掮客,专司进行联谱,找好祖宗。
最典型的,在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世祖】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六章学堂〗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19/219738/1081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