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4/7)

是一点没亏待的。前有向训、赵匡胤这平蜀的二十四功臣,后有赵普、张雍这等贯穿整个开宝时代,在开宝政治活动中起到突出作用,具备重要历史地位的名臣。

他们都与川蜀、西南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如今,随着李沆与徐士廉二人站上西南历史政治舞台,似乎新的轮回又开始转动了......

李沆与徐士廉一样,都还不满五十岁,但都曾为今上近臣,而与徐士廉精彩起伏的际遇不同,李沆的仕途要平顺得多,与徐士廉相比,就是纯纯人生赢家。

状元出身,两代皇帝看重,贤名远播,在朝卓尔不群,外放从郑州知州始,一路升迁至于京畿副使,开封府尹,那些天下官僚升迁的大槛于他而言就像喝水一样简单。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李沆本身过硬的品干,否则,以世祖与今上之用人,轮不到李沆爬这么高。

另一方面,李沆、徐士廉,都是朝中“壮年派”,又同为天子旧人,把他们放在剑南,也足表皇帝与朝廷对川蜀的重视之意。

至于刘廷翰任剑南都指挥使,还另兼西南五道巡检使,则是刘旸需要在军事上有一个既可靠、又安心的人物。

别的不提,刘廷翰资历威望是绰绰有余的,毕竟是担任过枢密使的人物。而如今的大汉军界,参与过乾佑北伐并立有赫赫战功的人已经凤毛麟角了,就连刘廷翰也是白发苍苍,愿意重新出来做事,都是皇帝诚心邀请的结果。

而年近七旬的刘廷翰,还害怕他会对朝廷造成什么危害吗?至少其做人做事的能力,能够让刘旸安心。

至于前都指挥使上官正,则以本职致仕,这还是念他在蜀乱之中平叛颇为卖力的情况下,否则,以他和王氏家族间紧密的交往关系,洛阳南市口那三百多颗人头中未必没有他......

当然,对于西南军政的调整远不止这三人三职,只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痛定思痛下的皇帝刘旸,是决心要对西南进行一番大整治,大乱之后的恢复期,也实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

牵一发而动全身,西南军政的调整,折射到洛阳,呈现的则是朝堂上一场重大人事变革。

比如温国公向德明,以坚守平叛之功,代替高琼成为新的兵部尚书,高琼则调任西北五道巡检使,检查西北边防情况。

向德明调任的背后,实则还另有隐情,按道理如此急切将之上调中枢是不利于剑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汉世祖】最新更新章节〖太宗篇33 雍熙时代〗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125/125671/2094_4.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