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登基建元(二)(2/3)

“即日起,凡朕所下中旨,朝廷内外必须无条件遵从,旦有推脱封还者,无论理由若何,即刻革职查办!绝不姑息。”

明末的朝廷就是因为行政效率太低,导致许多时候,耽误了很多大事。

往往一件事情,因为政见的不合,相互开撕,本来早就应该解决的事情,硬是拖了好久,就比如说吴三桂的回防问题,就比如说南下迁都的问题。

等到这些问题有了答案……却已经太晚了,后悔也来不及。

怎么样提高行政效率?当然是搞绝对的独裁。

朱慈不敢说自己做的一定是对的,但对于一些大事的决断心里还是有数的。

当朱慈摆明要将一切的大权攥在手里之后,看向下面众臣的反映。

想象中的反对之声并没有出现,这让朱慈也很惊奇。

实际上,下面的这些大臣并非觉得朱慈这么做是对的。

但现实却是,朱慈手中紧握着兵权,如果有人对他的命令提出质疑,恐怕直接就会被干掉,而他的命令依然会得到实施。

也就是说,朱慈的中旨已经不同以往,早就已经具备了让其他人不得不服从的威慑力。

现在不过是将其摆在台面上,进行合法化而已。

他们觉得朱慈有些多此一举。

但朱慈觉得,先把这话摆出来很有必要,睡女朋友和睡老婆完全是两种体验。

……

虽然朱慈知道在自己登基之后,有许多事情需要改变,但现在还不是一蹴而就的时候。

留给他得时间也只有十几天而已。只能先将紧要的,朱慈觉得必须要办的事情处理

在明确了自己的权威之后,便是所有幸存官员的职责确认。

也就是等于给这些效忠于大明的忠臣应有的封赏。

原本的朝廷被朱慈打穿,实际上也起到一种精简官吏的作用。

朱慈将昨日通宵所写下的人事任用,交给身边的胡丰主让其在众臣面前宣读。

胡丰主本就是陪侍朱慈的太监,识文断字肯定是有这个能力的,而在朱慈登基之后,他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迁范景文为武英殿大学士,领内阁首辅,兼工部尚书。”

这个刚才是说过的,只不过又加了个工部尚书,这又干首辅,又干尚书的基本上就没出现过,但这也没办法,朝廷上现在就这么些人,只能一个人扳成两半用。

“迁李邦华为文华殿大学士,领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北明不南渡】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八章 登基建元(二)〗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78/78019/39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