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公主坟(二)(1/4)

&b;&b;&b;&b;秦北洋发现了花岗岩的墓志铭,躺在棺床旁边,密密麻麻的楷,周围阴刻蔓草纹,碑文刚劲有力——

&b;&b;&b;&b;“公主者,我大渤海国大兴仁安孝感金轮圣法武王之第三女也。?惟祖惟父,王化所兴,盛烈戎功,可得而论焉。若乃乘时御辨,明齐日月之照临;立拯握机,仁均乾坤之覆载。配重华而旁夏禹,陶殷汤而韬周文,自天佑之,威如之吉。公主禀灵气于巫岳,感神仙于洛川,生于深宫,幼闻婉姿之稀遇,晔似琼树之丛花,瑞质绝伦,温如昆峰之片玉。早受女师之教,克比思齐;每慕曹家之风,敦诗悦礼。辨慧独步、雅性自然”

&b;&b;&b;&b;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并且掉袋的骈体文,将这公主描绘得天上有人间无,简直比洛神还高贵,自是溢美之词。后面许多字漫漶不清,秦北洋直接跳到最后——

&b;&b;&b;&b;“仁安四年夏四月十四日乙末,终于外第,春秋十八,谥曰贞明公主。仁安七年冬十一月四日甲申,陪葬于珍陵之西原,礼也。魂归人逝,角咽笳悲。河水之畔,断山之边,夜台何晓,荒陇几年。森森古树,苍苍野烟,泉扃俄闭,空积凄然。仁安七年十一月四日”。

&b;&b;&b;&b;原来是一座公主坟。

&b;&b;&b;&b;墓主人谥号贞明公主,渤海国王第三女。秦北洋也对渤海国略知一二。当年唐太宗三征高句丽未成,唐高宗李治又遣薛仁贵征东,父子二代终于降服心腹大患。武则天年代,契丹人在营州叛乱,靺鞨人东归故土,天门岭一战大败武周追兵,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建国。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册封其为渤海郡王,两百年后被契丹所灭。

&b;&b;&b;&b;白天所见的古城遗址,沉睡在荒野中的长安,就是渤海国五京之一上京龙泉府,陵墓自然就在帝都附近。

&b;&b;&b;&b;史中的渤海国不过寥寥数笔,到底是像契丹、西夏那样建立了自己的文化,还是完全沉浸在唐朝影响下?在这组壁画中,秦北洋看到了后者。尤其渤海人的衣着服饰,若不是位于东三省边疆,你说是在白鹿原地下的唐朝大墓也毫无违和感。九色也像回到老家,在鲜艳的壁画下徜徉流连,就差拿赤色鬃毛去蹭一蹭乐师的袍子。

&b;&b;&b;&b;秦北洋正惊叹间,却听到某种琵琶的弹奏声,心脏猛然收缩,难道这壁画是活的?

&b;&b;&b;&b;竖起耳朵倾听,发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镇墓兽】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六章 公主坟(二)〗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61/61171/600.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