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文人的战争(5/6)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正是八闽杨家最好的写照吗?

想及八闽杨家的前身弘农杨氏,张浚也有了深深的危机感。

他虽说也能攀附张九龄之后这样的门第,但比及弘农杨氏,还是差了太多。

自汉初弘农杨氏开枝散叶,杨氏一脉,有无数的分支,这些可都是黄天荡那小儒天然的盟友。

昔年振兴杨家的大儒杨震,有关西孔子之名。

如今的杨时夫子,也是天下大儒,能与之比肩的只有前御史中丞吕好问。

南有杨中立,北有吕舜徒。

若是让杨博这小儒在黄天荡成事,将老杨夫子,推成八闽孔子或是江南孔子。

那杨家就要起势了,以如今人才凋敝的官场而言,杨家势力必然会借机不断攀升。

如若杨博在黄天荡胜了宗弼,借助军势,强撑杨家的攀升。

不正是以前弘农杨氏,权倾朝野的老路子吗?

停笔沉思,张浚脸色更加阴沉,此次或许面对的不是黄天荡的一个小儒,而是八闽的老杨。

“晚过江,婚宦失类。”

嘴里慢慢念叨着东晋杨亮父子的遭遇,张浚心里也有了定计。

杨亮父子为门阀显贵,只因没有随帝过江,就遭到了猜忌,只能做以武取职的仓皇之辈。

后被桓玄、刘裕诛杀,以杨氏经历,破杨氏小儒杨博的算计,张浚的脸上,也慢慢露出了笑意。

如今的八闽杨氏,不正是合了当年东晋杨亮父子的遭遇吗?

君非明君,臣非忠臣。

如今圣上,功绩难及魏武,但猜忌之心远超。

若是明君,如今行在之臣,又岂能都是当年河北从龙之人?

杨氏一门,想借文名,行伊霍之事,廓清宇内。

若是忠臣,哪有江南江北两次太学生伏阙之事?

钦宗伏阙,老杨时无疑是推动之人。

南渡伏阙,太学生陈东、欧阳澈遭诛杀,杨时也有忿怨之辞。

这不是最好的取死之道吗?

搁置手里的诸葛笔,张浚沉思一会儿之后,便将写了大半的劄子,放在了烛火之上。

以义军乱政来攻讦杨博,不若以伏阙之事,攻讦杨时来的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夫子霸宋】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八章 文人的战争〗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343/343771/38_5.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