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文人的战争(2/6)

自靖康之后,出走汴梁追随康王,一路狼狈南遁。

直至康王登上大宝,他委身于御史台。

结合以往的郁郁不得志,这才看清了朝廷是如何运作的。

借苗刘兵变之机,又行险走出行在。

内联宰执朱胜非、吕颐浩,外合大将张俊、刘光世。

以苗刘所赠礼部尚书位,率军勤王,最终得掌枢密院,成为三十三岁的宰执重臣。

他是继寇准寇相公之后,有宋第二年轻的宰执重臣。

但这还不够,之前的履历太过薄弱,从一个不堪外任的小京官,两年跃迁至宰执之位。

张浚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在哪。

京官,听着大气滂沱,实际就是进士第之后,没靠山、没背景的一批待职官员。

京官外任,既比不得那些有背景的朝官,也比不得有靠山的县官。

如果没有靖康之变,等待之后,任幕府州县职。

一点点的蹉跎一生,最终做个通判之类,或许就是他张浚的一生。

但有了靖康,有了苗刘兵变,他张浚把握住了所有的机会,一路顺遂的登上了宰执之位。

想要稳住来之不易的执政权位,他需要功绩,巨大的功绩。

最初出走汴梁,走到康王身侧,才是他最大的依仗。

凭勤王之功,借枢相之势,仗官家信重。

他成功的以枢相之尊,宣抚川陕,成为有宋以来最显赫的节度之臣。

西北六军合为西军,借助曲端这杆大旗,张浚整合了西军势力。

如果年初曲端能听从调遣,保住陕州保住李彦仙,以西军兵力,决战娄室。

用大宋最为强悍的西军,战败金贼的西路军,完成种相公、折家将都完成不了的伟业。

到时候,归还节度之名,再以枢相之尊从容还朝。

四十岁之内,他张浚必然可以成为宰相之尊。

可惜事与愿违。

先有杜充,以东京留守之职,节制淮南、两京,打破了他最大节制权力的殊荣。

再有曲端,以肘腋之变,为保泾源军的小实力,拒不听调,坐视陕州陷落,李彦仙兵败身死。

曲端之罪,不仅于此。

邸报之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夫子霸宋】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八章 文人的战争〗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343/343771/38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