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姓们喜欢的,就是好!(3/5)

真地听着。

“父皇说,黄梅戏很大胆,演员多用女的,这一点就很大胆。

《女驸马》、《孟丽君》,它的这两本经典戏目,也别出心裁。跟昆曲的才子佳人戏不同,也跟徽剧的将相帝王戏不一样。

它完全从女性角度出发.开天辟地的头一遭。这一点就值得赞赏。”

俞巧莲很激动,戏袍下的胸在剧烈地上下起伏。

董理却长舒一口气。

他童生出身,知道《女驸马》、《孟丽君》有多招儒生们的恨。

虽然万历年后迂腐酸儒被逐渐扫进历史的角落,但千年延续下来的思维,不可能一时半会就就完全扭转过来。

《女驸马》、《孟丽君》出来后,虽然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南京广受百姓们喜爱,但是也招来了不少士子文人的抨击。

哗众取宠、大逆不道、败坏风气、道德沦丧、粗俗浅鄙.

尤其是凤洲公兄弟主持的戏曲研究院,在戏曲行业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上,以及文人士子中影响很大的《词林》上,把《女驸马》、《孟丽君》,还有黄梅戏骂得狗血淋头。

精神文明建设委也几次在《文萃报》上,不点名地批评。

搞得董理和黄梅戏同仁十分紧张。

不过也有人支持黄梅戏。

比如戏曲研究院的中坚人物,汤显祖。

他在南京偶尔听了《女驸马》、《孟丽君》后十分赞赏,特意逆江到了安庆,帮着一起完善了几个新的戏本,包括今天演的《天仙配》。

朱轩妮继续说:“父皇说,黄梅戏还有一点非常难能可贵,那就是接地气。”

接地气?

皇上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接地气就是唱百姓们听得懂的戏文,唱百姓们喜欢听的故事。

戏曲是大明重要的娱乐活动,也是重要的宣教工具,不能以雅俗之名,把它约束,把它变成某一部分人的专用消遣工具。

开始时我还不明白父皇所言的深刻含义,今天听你们唱《天仙配》,一下子明白。”

朱轩妮有模有样地唱了起来,“渔家住在水中央,两岸芦花似围墙”

俞巧莲在旁边也唱了起来,不过她的唱声很低,完全是托着朱轩妮的声音,带着她的腔调。

“手拿开山斧一张,肩驮扁担上山岗.庄稼之人不得闲,面朝黄土背朝天.读书之人坐窗边,勤学苦思日夜忙人间天上不一样,男婚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朕就是万历帝】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姓们喜欢的,就是好!〗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327/327518/915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