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23章 找不找(2/5)

也有可能……

李定安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又重重的点头:“谢谢,记你们一功!”

于徽音瞪了他一眼。

舒静好却低下头,捋了捋被李定安揉乱的头发,心脏也“嗵嗵嗵”的跳:他刚才手伸过来的时候,肯定没想好事……

于小姐不会误会吧?

转着念头,耳边又传来沙沙沙的声音,舒静好下意识的抬起头:李定安又画了起来:几条河流外围,一座座山脉渐渐成形。

洛邑九山!

这一次,李定安画的更为细致。

何安邦一座一座的数:这应该是熊耳……这一座应该是外方……

大致画好,已是一个小时以后,肖住任的汇报如约而至:

“李老师,探到了:查干湖往北三公里,古城西北方向,沙层之下十一米发现龚陵状土丘,长度三十米左右,山势由西北往东南……已逐层取样:从地表十米到四十米之间,没有过于明显的地质间层……”

没有地质间层,岂不就等于这座土丘……哦不,这座山,是一次性堆起来的?

何安邦心里一跳,忙按住对讲机:“肖主任,能不能看出土壤主体构成?”

“很典型,粟钙土和荒莫土,掺有少量的草甸土……”

沙漠以北的阿巴嘎,乃至锡盟东半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区域,土壤主要构成都是这三种,可不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没跑了,就是李定安所说的:人为堆起来的……

狐疑间,他又看到李定安拿起笔,在西北方向的山脉上标注了一下:玉屋山。

刚刚写好,对进机又响:“李老师,这次是宝格达山正北方向,距离古城六公里,沙层以下十五米……山陵长度四十二米,山势由东北往西南,没有明显地质间层……”

“收到!”

李定安按了一下对讲机,又在图纸的东北方位标了一下:太行山。

再之后,对讲机响的越来越频繁,李定安依旧不紧不慢:中条山,崤山,邙山,嵩山,箕山,熊耳山,外方山……再加之前的王屋与太行,九座山,一座都不少。

无一例外,全是地质界层不明显,土壤主体构成一模一样:粟钙土、荒莫土、草甸土。

等于全都是人为堆起来的。

再看走向和坐标……不,这个压根就不用看。

因为各组探工,就是按照李定安给的精准坐标,才找到的这些“山”……

再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最新更新章节〖第423章 找不找〗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313/313126/445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