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大力出奇迹(2/3)
常浩南过分关注。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就绪的工作人员分别就位,由陈宏本人拧动钥匙,打开了爆轰驱动段的点火开关。
氢氧混合气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之内被电火花引燃,爆轰波经过激波反射腔和辅助爆轰段的多重叠加增强之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工作气流,沿着拉瓦尔喷口涌入装载着被测试模型的工作腔。
在爆轰波产生的几乎同时,飞行器前体的喷嘴开始向前喷射经过高压电离之后的逆向离子雾,在与高达12马赫速度和8000总温的气流遭遇后,将原先紧挨钝体的强弓形激波推离物面,在中间位置依次形成接触面、射流层和马赫盘,并在喷嘴出口附近产生大范围回流区,将足以融化一切金属材料的高温气流阻隔在了风洞模型的表面之外……
……
尽管14已经属于“超长实验时间”的先进风洞,但每次启动所对应的有效测试周期也只有100毫秒左右而已。
因此,整个过程对于控制室里面的人们来说,也就只能听到“噗”的一个微弱点火声,然后在电脑屏幕上瞬间看到一大堆的传感器数据而已。
很快,本次测试所需要的一系列测试结果便被从另外一个专门的传感器数据处理工位送了过来。
“相比于使用半球形支杆进行防护的二号模型,三号模型在初始时刻的峰值热流密度下降至477.74/cm^2,降幅达到57.4%,而且整体的壁面热流密度均控制在260/cm^2以下……”
姜宗霖手里拿着一份热流密度图,向常浩南汇报道:
“从温度场的分布情况能够看出,飞行体头部回流区内的低温低压流体覆盖在钝体表面,起到了良好的热防护效果,另一方面,回流区依附在钝体头部使其等效外形更加细长,因此产生的弓形激波强度减弱,波后的压力和温度升高都相当有限。”
“另外,流场监测结果显示,受来流气动加热的影响,整个飞行前体表面的压力分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气动圆顶在前沿部分形成了局部高压区,使得来流滞止点的压力系数达到=1.87,整体气热耦合效应使阻力系数减小了大约4.4%……”
看着眼前并非最佳,但绝对算是已经步入正轨的结果,常浩南总算松了口气:
“说明我们针对大气层内高超音速飞行所做出的多物理场耦合策略是正确的……至少在方向上是这样,后面只要继续对那些无量纲参数进行调整,就能进一步提高模拟计算的精确程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更新章节〖第1288章 大力出奇迹〗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307/307120/135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