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3/6)
动,很明显代表着他今日不但要当一位主帅,还要当一位“教官”。>
在自身的举动之下,关羽发现糜旸是在场诸将中第一个反应过来的。>
而在不久后,如傅肜、廖化等将官脸上亦是浮现一些思索之色。>
在察觉到这一幕后,关羽心下满意的同时,开始开口对着在场诸将言道:“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
“张辽,与吾私交颇深,吾深知其乃智将也。此间道理他定然知晓。”>
“宛城至樊,路途绵延,其中地势易于设伏者甚多。”>
“张辽之所以率军蹉跎时日,缓慢行军,并非他不知樊城之急,乃是他知吾之思。”>
“两万贼军铁骑虽落败,会使樊城军心不稳,然樊城城防未毁,城坚兵足,故而至少一月内不会有倾覆之危。”>
“张辽定是猜出吾有围点打援之意,故而方才如此行军。”>
“其行军虽慢却每每避开险地,行军虽慢却也可不致己方成为劳军,如此一来,吾围城打援之事不可行也。”>
当关羽这么说之后,大帐中的汉军诸将脸上纷纷浮现恍然之色。>
正如关羽所说,张辽是深知兵法之人,所以他猜出关羽想围城打援的想法并不奇怪。>
而围城打援是一种战术的笼统说法,要想完美的完成这种战术,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具备两个要素。>
一个以逸待劳,一个是设下伏兵。>
因为通常来说,出兵救援的那一方因为救援心切,大多都是急切行军的。>
在这种情况下,救援的那一方大军肯定会是劳军。>
而且因为救援心切,往往领兵救援的大将会进入一些不利于己方的地形中。>
这样就会给想围城打援的那方,提供击败他们的有利机会。>
但现在张辽反其道而行之,他率领大军慢吞吞的南下,无疑是避免己方大军成为劳军。>
而他缓慢的行军速度,亦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去避开路上的险地。>
如果有一些险地实在避不开,他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查那些险地。>
在张辽的这种种做法之下,想打援的那一方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而优势都没有了,自然就会消除围城打援这种作战方式实施的可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糜汉】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六十九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80/280896/26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