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又吹?!(1/3)

我的头皮立刻麻了一下,鸡皮疙瘩瞬间炸了一身,师弟这个臭小子虽然平时怪毛病不少,但性取向还是正常的,绝对不会留长头,这一点我可以拿我的脑袋担保。? ? 网 ? ?

可这突然多出来的一缕头是怎么回事?

这时,师弟指着手电下面的青铜链子给我看,说道:“师哥你现没,刚才我们爬的那一节链子是光秃秃的,上面什么图案都没有,可是你看这一节,上面还有心电图一样的花形,说明咱们并不是在原地踏步。”

我暂时被那花形吸引过去,不得不承认,当时人们的雕刻工艺真是精细。这凹槽一共有两层,上层较粗,差不多有一根筷子粗细,下层较细,只能放得下一根绣花针,这两条凹槽无论是从槽深,还是刻面打磨的圆滑度来看,均工整得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或许当时的劳动人民,真的明了某种微雕工具也未可知。

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两条凹槽里面,还刻有一排眼睛一样的细小花纹,之所以在那么小的地方我还能辨认得出来这花纹的形象,完全就是因为雕工的异常精细,即便是在绣花针粗细的下层凹槽里面,那排眼睛花纹的形状依旧清晰可见,还可以说是非常传神,就像真的是有一双双眼睛在盯着我看一样。

据我所知,中国的微雕历史源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像当时统治者所用的玺印,大小犹如黍粒,印文却纹理清晰。中国人很早就能驾驭各种各样的雕刻材料,比如最常见的甲骨、木材、石头、金属、玉石、玛瑙,甚至石膏、树脂、黏土、牙齿等等等等,施工面积极小的就是微雕,需要雕刻者具备相当高的刀工和手艺,雕刻的时候仍需屏息凝神,分毫不苟。总所周知,最著名的微雕艺术,当属明代王叔远在一颗桃核上雕刻的《核舟记》。

不过,要是这个东西出土了,我想它在微雕艺术界的研究价值将远远过核舟记。我拼命压制住内心的激动,接着往我这边看,现我的这两根链子上刻的也有,不过是一种动物,头小身子长,我粗约估计了一下,全身长度大约九十公分,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顶上长着一张三角形的嘴,尾巴像一把剪刀,身体其他部分线条简明流畅,却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我恍惚一愣,好像在哪里见过……

这时,师弟凑了过来,看着看着突然叫道:“师哥,这他娘不就是你跟小师傅说的那什么图腾嘛!”

我一愣,再仔细一看,果然在那动物的尾巴中间看见了两只弹珠大的圆蛋蛋!这雕画是旋转着的,所以只看一面看的不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跑腿人】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五章 又吹?!〗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666/99.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