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五章三教浅析(二十九)(2/5)

,提笔写下了这部五千字的《道德经》。意思是隐喻尹喜先生,你这年轻人在江湖上做事情总得讲点子道德吧?

尹喜先生其时大概天良闪现,心想,这也算不错,好歹也落一墨宝不是。就放过了老头子。

就这样,老子随后便西度流沙不知所终。

但是,这部威震天下的无上秘籍,这才得以传世下来。

这便是道教在江湖上开宗创派的事迹。

至于儒家,可说是与博大的中华文明有着直接的干系,我们往往轻视于其他文化,就是由于其中包含了儒教的底蕴所致。

说到文化这一问题,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在下对于这种说法很是赞同。

南先生还说起过,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

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论述,相信与否各人心间有杆秤,这种见仁见智的问题在此就不论了。因平日里基本没有吸收儒家书籍的营养这一缘故(以前认为孔圣人就一迂老夫子,直到看了南先生的书,这才把态度给改正过来。),儒教理论自然属于捉襟见肘讲不上来,就只是知道孔子他老人家也是得了道滴。

所以,这里抛开儒家思想不论,下边试着讲讲在江湖上这‘三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历史上随着佛教文化在国内的渗入,都是引了本土两大门派的直接反感,但先坐不住了跳出来反对的是道家。

为什么这样子呢?只能从佛家门派入主中原那时候说起了。

起先,道家人士根本不把这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师】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五章三教浅析(二十九)〗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92/163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