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三教浅析(十二)(2/4)

,这到底怎么搞的?”

怎么搞滴?这就是对于老夫子学说穿凿附会的结果所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上边这句话虽然出自孟子,确为儒家的思想吧?看看在历史上作为既得利益的封建统治集团,谁会大力去宣扬此类观点?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里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等于提到道家的思想。孔子的答复,也没有直接反对,只是在逻辑上作一个论辩。他说,别人对我不起,我对他好;那么人家对我好,我又该怎样报答呢?所以他下面就主张“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张明辨是非滴。

看看,这些和平常时间所见孔夫子主张‘以德报怨’的论调是不是天差地远?

当然,要是真的做到了‘以德报怨’这种事情,那就是菩萨的思想了。

昔日,寒山和尚问拾得和尚曰:“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什么诀可以躲得?”

拾得就用弥勒菩萨偈回答: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

看了这些,您扪心自问,真能做到?

说起来,孔夫子的思想总要还是以教育‘人’这种方面来着手的。现在人都是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就认定了老夫子是不搞迷信那套的。但是又有谁想过,这句话不一定就是否定句吧?

其实,这句话加标点应为:子不语怪、力、乱、神。

要解释这些,小子无能,只得请出南怀瑾先生的论述:

这四样东西,是孔子所不喜欢多讲,很少讨论的事。

因此在我们的观念里,孔子是很平淡的,很老实的作一个普通人。乾隆时代有名的才子袁枚,著了一本《子不语》的笔记,专门讲神鬼等等奇怪的事。因为孔子不讲而他要讲,所以书名《子不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师】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三十八章三教浅析(十二)〗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92/146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