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三教浅析(六)(4/4)
了饭没有事情做才来研究这种东西滴。
例如;宋朝宰相张商英学佛、为政、又悟道。当张商英病重临走时,告诉儿子及女婿:我告诉你们,《法华经》上所讲,地上涌出多宝如来宝塔,多宝如来分半座给释迦牟尼佛坐,确有其事,不是学理上的。讲完后,把枕头一丢,两腿一伸走了。本来他生病,躺在床上,但他要走的时候,不想躺着走,所以把枕头随便一丢,打在窗上,空中响一声大雷,他就走了。由他临终嘱咐家人的话,证明他的公子及女婿,也都在参禅(当然这些记载不会现于正史内容)。
注:多宝如来尘点劫前成佛的。尘点两个字,在数学上是最初的数字,在零以前那一点,一阳来复之初。(科学吧,其实现实生活中,即使在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也有研究佛学的。只是你要是去问他,绝对是拼死不认滴。这种心理,类同于下文要提到的‘三家’相互借鉴,却自誉为正统)
因为在对待这类知识的时候,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来分析并加以认识,不能说人云亦云。也就是,看待事物要全面的来看。
譬如说在有些佛教论坛上,经常可见某某人说自己未信佛前如何如何,在信奉之后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啊之类的文章。自己对于这类文章一律不信,虽然感觉它劝人为善思想的出点是好的。
所以,以各位的眼光看来,信不信都是与本人无关滴。充其量本人就算一个江湖游医的角色,真要是按照方子吃坏了药,还想找来算账?自己早就跑没影了。
总之在这种问题上,这里且套用一位登山家的话语:
管你信与不信——因为它就在那里。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大师】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三十二章三教浅析(六)〗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92/139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