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6章 承包大棚(2/4)
水稀少,土垄理出来都是空着,要等到下雨,雨水沁润土壤,才适合种植。
余武峰在村里的粮地转了一圈,大多粮地里种的都是玉米,一些地方种的花生,有的粮地改成了果树林,还有不少土地丢着荒,什么都没种,长满了杂草。
年轻一辈,像余武峰这样的八零后,留在农村种地,实在是没有,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了,就连很多老一辈的人,都丢下了土地,跑到大城市里,做农民工,下苦力挣钱生活。
这也难怪,父亲对儿子,提出种地的反应,能如此激烈。
余武峰现在刚回来,很多留守农村的村民,都还不清楚余家的大小子,这次回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过些天,看到他在村里忙碌,是在种地的话,还真不知道会是作何感想。
当然,这些,都不是余武峰所关心的,对于那些闲置的土地,大多是坡地,而且又比较分散,统一种植,实在非常不便利,水源是一大问题。
在余武峰看来,重心依然还是田野那边,平坦的一片土地,那里残存的几座大棚,才具有使用的价值。
时间尚早,余武峰顺着小道,前往大棚那边,在农村来说,几乎每一片土地,根据大致地形样貌,都能叫出称谓,比如簸箕土,鸡窝土等等。
天府省是丘陵地貌,地势低洼,不像某些地方,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昌隆这边的土地,山坡,山沟,山脊,都是勤劳的人民,开垦出来的耕地。
当然,由于环境的治理,一些山坡的土地,都进行退耕还林,种上了青松之类的树木。
大棚所在位置,村里都叫晒场坝,是郑家村零散几百亩土地之中,最为平坦宽敞的一片土地。
那片土地属于村委集中用地,将零散村民的土地征用,补偿现金,然后把原本几户村民的土地,整合起来,整体一大片土地进行转包。
国家搞新农村经济建设,响应县委的指标,郑家村村委要奔脱贫致富的方向,自然也搞了不少项目,鼓励村民大批种果树之类,晒场坝的大棚,就是村委搞的一个经济项目。
结果在全国大范围大棚兴起的趋势下,郑家村这边,老板来投资搞的大棚,偏偏就亏损,始终经营不起来。
余武峰来到晒场坝,这里的土地平坦,就好比是足球场地,周围都是山坡式的看台,只不过,种上了玉米、果树之类的农作物。
大棚没有人管理,砖块水泥的基建,让村民拆除了不少,村委会也管不过来,整个大棚基地,可以说彻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超级农业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0056章 承包大棚〗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3/5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