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八八章 张爱玲的“对照记”的记忆(4/7)

许多人都有同感

然后是崎岖的成长期,漫漫长途,看不见尽头满目荒凉,只有我祖父母的姻缘色彩鲜明,给了我很大满足……

然后时间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繁弦急管转入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经遥遥在望一连患的蒙太奇,下接淡出”

人生最繁华的她已走过去了,人生最苍凉的她也经受过了,年过七旬的张爱玲进入了人生的天籁境界她洞穿人世沧桑,在时空的轮回里升华她无 ,无牵挂,无留恋,坦然地面对已经走近的大限

张爱玲说过:“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抵苦的”

张爱玲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追求的是一种安静的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没有大的勇气和大的彻悟,真可谓是“乐不抵苦”的张爱玲自得其乐,并非不得已而为之,实在是她的人生道路太过曲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于是,当静谧与沉寂在她身边弥漫时,她是充满着喜悦去拥抱它的尽管这喜悦里充满了苍凉

12岁的时候,张爱玲曾经在上亥玛丽亚学校的年刊《凤藻》上发表过一篇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在小说中,她叹息道:“人生聚散,本身陈,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日”

张爱玲的这一天在她自己12岁的时候就精确地预见了人生的凄凉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张爱玲轻轻地合上了老相册她累了,她想休息了也许,她没有想到自己要睡多久也许很短,也许很长,也许是永远一行清泪,从她的眼角流出淌过她的面颊,慢慢地渗入暗红色的地毯中那种地毯的红是深沉的,带点褐色的,是那种经过风雨洗礼的红……

姑姑张茂渊死后,给了张爱玲一个启发:姑姑的一切从简,与三毛轰轰烈烈极尽戏剧性的哀荣形成鲜明对比,不由使她考虑自己的死法

1992年2月,张爱玲写信给林式同,指定他为遗嘱执行人,戏称“免得有钱剩下就会充公”遗嘱非常的简单:一一旦弃世,所有财产赠与宋淇夫妇;二消立即火化,不要殡殓仪式,如在内陆,骨灰撒在任何广漠无人处在“遗嘱执行人”一栏里,张爱玲写的是林式同的名字

她考虑到林式同一定会感到突兀,便在信中解释道,前不久因为要委托上海的姑父代理大陆版权,她去文具店买委托书,顺便就买了一份遗嘱,“免得有钱剩下来就会充公”

3月,张爱玲又给宋淇写了信,告诉他自己的遗物将赠与他们夫妇:“还有钱剩下的话,一用在我的作品上,例如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八八章 张爱玲的“对照记”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97_4.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