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张爱玲的“朱西宁”的记忆(1/4)
在张爱玲决定回归隐居的时候,1974年5月,胡兰成应邀赴台湾阳明山文华学院任教,本学院开设了《华学科学与哲学》这一学科,这一学科新课程聘用了胡兰成
这时张爱玲在台湾的知名度与热度已经日益高涨,追崇者众多,听说她的前任丈夫在台湾,哪有不好奇之理??
朱西宁,台湾著名作家,素有在台湾是张爱玲的“首席张迷”之称原名朱青海,祖籍山东,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毕业之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国民党军队,从军之际,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张爱玲的《传奇》,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翻翻
朱西宁于1949年随军撤退到台湾,1972年从台湾“国防部”上校参谋的位置上退役,退役以后专门从事写作工作他的夫人刘慕沙,长女朱天文次女朱天心三女朱天衣,也都是作家,一门五口,出版了七十多本书,是不折不扣的“文学世家”“小说家族”他的一家也是地地道道的“张迷之家”我们知道他的长女台湾女作家朱天文曾不无自豪地说:“关于张爱玲,大陆是比台湾晚了至少三十年在台湾可以说,我们是读张爱玲长大的,弱水三千取一瓢饮,每个人都从张爱玲那里取得了自己需要的一瓢这样的文化构成,跟大陆却是不同”
朱西宁一直与张爱玲有书信往来朱西宁打算根据胡兰成的叙述,为张爱玲写传记张爱玲知道后深感不安,一面写信给朱西宁劝阻,一面从《易经》中抽取一段,用10个月时间改写成《小团圆》,此谓第一稿如此匆忙,意在与朱西宁的传记“打擂台”朱西宁写张爱玲传记的愿望没有实现于是在1971年即以一个“张迷”的身份写下洋洋万言的《一朝二十八年》,回忆了他与张爱玲28年的神交,称张爱玲她是“民国以来最为杰出的一位大家”,“中国现代小说家的第一人”然而书中所叙说的张爱玲近况多是道听途说,比如有於梨华陈少聪等人的转述,因此误会甚多以致张爱玲见文后特地写了一封信来澄清,张爱玲这样写道:
“提到我的地方,我一方面感激,有些地方需要解释向来读到无论什么关于我的话,尽管诧笑,也随去,不过因为是你写的,不得不罗嗦点向你说明我跟於梨华匆匆见几回面,任何话题她都像蜻蜓点水一样,一语带过,也许容易误解上次在纽约是住旅馆,公寓式的房间,有灶,便于整天烧咖啡从来没有吃过一只煎蛋当饭如果吃,也只能吃一只(现在已经不吃),但是不会不吃蔬菜甜点心我最不会撑门面,不过另有一套疙瘩虽然没有钱,因为怕瘦,吃上不马虎倒是来加州后,尤其是去年十一月起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八三章 张爱玲的“朱西宁”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