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五六章 张爱玲的“彼得堡”的记忆(3/4)

做,自己赖在床上等着赖雅来伺候她

我们来看看赖雅记的一段日记:

“9月1日星期二

晚上睡得好冷单人毯子够两个人盖,一个人睡会很冷九点前把爱玲换到卧室,看来不错爱玲起床了,活过来了,几近快乐♀个月有好的开始开了一张房租支票,再见了房租气候温和舒适带点凉意卷起,透过俗气的舌头”

赖雅有记日记的习惯,他这段时间的日记内容琐碎平常,都是写关于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的小事,却透出了浓郁的生活意味早餐通城咖啡核果牛奶和麦片;午餐有排玉米意大利面现煮咖啡;晚饭前有时候会喝一些香槟或红葡萄酒,并且边喝边聊一些关于刚读过的某本好书的看法,彼此写作的进度,或是对某部影片的观感他们的共同爱好兴趣就是看电影◎上有家小电影院,他们很少错过新片上映

他们住在借来的房子里,钱少得可怜,张爱玲还没有取得美国公民身份,所有这些,都让他们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年5月初,张爱玲的作品遭遇瓶颈,作品的出版极其不顺利爱玲得知一个不幸的消息,司克利卜纳公司不准备选用她的第二部小说,即《粉泪》,这是她在文艺营花费近半年的时间才写出来的,因为《粉泪》是她当时在上海的成名作《金锁记》的原型

多少年来张爱玲对自己的作品保持着高度的自信心,她一直对这部小说充满了自信并寄予了厚望的她非常看重的《粉泪》被司克利卜纳出版社公司退稿拒绝了,这家公司曾经出版过她的《秧歌》,而且一直还在支付她的《秧歌》版税,但他们却不看好《粉泪》♀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对于张爱玲来说,无疑是一种否定她可以承碟活给予她的种种困厄,却不能忍受自己的创作被质疑――她从小就是天才,23岁便已成名,她是文字的精灵,唾金咳玉,直至珠玑,难道这一切,都永远不再了吗?

她沮丧之极,骤然病倒,几天都卧床不起,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支撑着她的信心受到很大影响

其实,《粉泪》并不是新的故事,早在1943年上海,张爱玲就已经因为这篇小说《金锁记》而一红倾城;这时候的张爱玲认识到《金锁记》里那样宏大的场面,那么丰富的人物,那么深刻的感情,又岂止一部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可以容纳得了的?因此她在美国的这些创作营里,将《金锁记》拓展改编成《粉泪》,一改再改,一拓再拓,她用英文有血有肉的延伸着里面的人物,拓展故事情节的深化,追求一点异国的情调与笔触,给这个老故事输些新鲜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五六章 张爱玲的“彼得堡”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65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