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四0章 张爱玲的“美新署”的记忆(5/6)

极大的兴趣,但不久就发现,这个正处于女人最魅力的岁月的女作家,其思想和著作比起她的年岁似乎更引人动心她不善言谈,可如果认真回答你的问题,便会使人感到她的回答真是耐人寻味她待人随和,遇到同事之间偶尔的玩笑话,多是莞尔一笑,不置一词

这期间,恰好美国作家马宽德(quand)来香港访问,麦卡锡负责招待,麦卡锡便引荐张爱玲认识了马宽德

这个马德里,就是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十八春》故事的原作者爱玲自称这本书是经过马宽德的原作改编的

马宽德曾于1938年获得地位颇高的普利策文学奖以及后来的诗作奖,小说《普汉先生》英文原名《.ham,squi

e》,1940年初版,1941年被米高梅公司拍成电影,中文译名为《富家子的婚姻》爱玲早在就读于香港大学时,就曾读过这本原著,或许也看过这部电影,她的《十八春》就脱胎于此♀使得后来一些人,故做惊人语的批评者们竟然指责张爱玲的《十八春》是抄袭

事实上,张爱玲对自己这一点从未讳言,她在给自己的朋友宋淇的信中,曾明确提起《半生缘》(《十八春》改写后的题目)借鉴了《普汉先生》

《普汉先生》的原著我没有看过,听说没有中译本,自然也没有在大陆出版过,不过我看了许多相关的介绍,知道那是一个关于四角恋爱的故事――张学的批评者便是根据这一点非议《半生缘》是《十八春》改编,《十八春》既是抄袭了马德宽的原著《普汉先生》

这也算是一段奇缘吧,一个原作者,一个改写者,在香港言欢

张爱玲十分重视这次与马宽德的见面,张爱玲的郑重同以前一样,那就是盛装前往把这个马宽德大大的震了一下,马宽德大为惊艳,觉得这个东方女人好神奇,以至于把张爱玲的一言一行都视为时尚,连看到张爱玲的绿趾甲也当成某种流行,悄悄问麦卡锡:“为什么她的脚趾头要涂绿彩?”麦卡锡也不知道,于是又问张爱玲爱玲发窘,哭笑不得地回答:“那是我涂的外用药膏啊”麦卡锡忍不住扬声大笑起来〗个男人相对而笑

餐毕,麦卡锡将《秧歌》前两章给马宽德,请他评鉴马宽德于这种门面功夫显得不耐烦,委婉地说自己应酬多,大概没有功夫看然而当夜大雨,马宽德在香港半岛酒店房间里便连夜将稿子看完了

次日,一大早,马宽德就耐不赚打电话给麦卡锡,麦卡锡正好不在家,他便急急地对麦太太说:“我肯定这是一部好作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四0章 张爱玲的“美新署”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49_5.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