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三二章 张爱玲的“犹犹豫豫”的记忆(2/4)

的干扰给张爱玲安排一个能展现才华的位置

在张爱玲参加文艺大会的时候,她就更加明白了:自己在服装上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穿不穿旗袍,罩不罩网眼的白绒线衫,并非普通的小事,而是一种事关重大的姿态问题,立场问题所以尽管懂得,也尽量准备努力适应新的环境,但是最后张爱玲到底还是没有向列宁装投降她生来就是上寒人,上海的女人是要穿旗袍的,她不可能因为性情以外的理由而改变她虽然已经过了奇装炫人的年代,但是她喜爱的东西很难更改

在上海漫画家文亭所绘的“上寒作家三画像”中给苏青和潘柳黛的定义分别为:“辑务繁忙的苏青”和“弄蛇者潘柳黛”,而张爱玲的特征则为“奇装炫人”

大家都有同感她去为出版《传奇》到印刷所校对稿样,穿着奇装异服可以使整个印刷所的工人停工;她穿西服,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18世纪的少妇;她穿旗袍,会把自己打扮得像祖母或太祖母,脸却是年轻人的脸,而服装却是古董的服装;在家里招待朋友要有袒胸露背的晚礼服戴珠宝金钗≡己设计衣服勇气惊世骇俗――或者说: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在40年代的上海背景中,张爱玲这个“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确实可算是位奇装异服的奇女子

其实张爱玲没有真正创造过什么时装,可是我们把稍微突出一点的服饰,都管它叫做“张爱玲式”♀就是我们视作为“怪”的一点,就是张爱玲喜欢穿的“怪衣服”,其实张爱玲之穿“怪”衣裳,也多少含了一点玩世不恭的态度♀大概就是张爱玲的风气无论如何,即使张爱玲虽不欲创造风气,而风气却由她创造出来了

时代变了,一切皆变,在衣物上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本是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制造它,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是烦难的事在动荡时期,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更没有闲暇改良他们的贴身环境――衣服

建国初期,全国最时髦的装束是男女一律蓝布或灰布中山装,顶多有爱美的姑娘在领子上翻出小碎花的衬衣或红毛衣的领子,后来我们的国家在西方博得“蓝蚂蚁”的称号爱玲在这样的环境下为求和谐也只好衣着平淡一点,从前那些费尽心思设计出来的衣服也没有亮相的舞台机会了

衣着的变化随着时代的转换是如此壁垒分明,一位和张爱玲差不多同时代的家世比张爱玲富有得多的豪门小姐这样区分她那些已全然记不得拍摄年代的照片:穿旗袍的,是1949年以前的;穿长裤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三二章 张爱玲的“犹犹豫豫”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41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