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0章 张爱玲的“张学探谜”的记忆(4/5)
年轻时期的张爱玲奇装炫人,出够了风头的她,不会因为在乎鹤立鸡群的孤立,也不会在意在服装上泯然于众对她心理上产生的巨大压力冲击的,恐怕还是50年代初发动的一场又一场的群众运动使她毅然决然地离开祖国
还有一个说法是,1950年7――8月间,也就是文代会后,张爱玲在夏衍的安排下参加了曾随上海文艺代表团到苏北农村的土改运动◆给张爱玲的印象是一些匪夷所思的政治传闻,这不能不使张爱玲心有余悸有所顾虑
还有1951年9月,全国开始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在大学文化单位及科研单位的知识分子中清算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消除崇美恐美思想,各单位都搞人人过关♀个运动,也就是大作家杨绛先生所写的“洗澡”运动,这个“洗澡”运动一直延续到次年秋季方告结束♀令张爱玲更是疑虑重重吧
还有,在此期间,文化界还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因为这个电影是上海电影公司拍的,连夏衍也难辞其咎,不得不向中央做了深刻的检讨爱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还有,1951年底,“三反五反运动”又在全国发动,到1952年1月底,其中的“五反”运动开始触及“民族资产阶级”≡2月中旬起,因有的地方上政策掌握不好,运动方式简单粗暴,导致一些挨整的工商业者不堪忍受而自杀据过来人回忆,当时,上海的情况比较严重,自杀者约有1300人更令人扼腕的是:1952年2月8日,我国著名的企业家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卢作孚先生也在运动中蒙冤,在重庆愤而自杀,此事令中共高层大为震动
后来毛主席严厉批评“暴力运动”,基层的“三反”“五反”中的粗暴之风才被刹赚运动也于1952年6月收尾
联翩而来的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这些无疑对张爱玲的触动甚大
这些一个接一个的运动对张爱玲的影响有多大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是,到了1951年2月11日《十八春》连载结束,她还没有明确的意向,还继续写了《小艾》
正如张爱玲自己所说:“现代的东西纵有千般的不是,它到底是我们的,与我们亲”更何况上海,是她的故乡;而且更是她精神上的故乡她创作生涯中的全部华彩,都是在这里绽放的因此她不会轻易离去
那时候,我们可以肯定张爱玲是在去向的犹豫中写完《小艾》,而且可以肯定是草草写完《小艾》,直至1952年年初,情况就越来越明显,她自己以前预测的“时代是仓促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三0章 张爱玲的“张学探谜”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39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