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张爱玲的“小艾”的记忆(5/6)
冯金槐这对平凡夫妻的平凡生活的描绘仍然具有一种默然动人的力量
比如,小艾因为自己不能够生养孩子,对体贴她疼爱她的冯金槐深感负疚,小说中有一段描写相当细致:
“楼下孙家有一个小女孩很是活泼可爱,冯金槐总喜欢逗着她玩,后来小艾和他说:‘你不要去惹她,她娘非称利,看不起我们这些人的’冯金槐听见这话,也就留了一个神,不大去逗那孩子玩了有一天他回家来,却又笑着告诉小艾:‘刚才在外头碰见孙家那孩子,弄堂里有个狗,她吓得不敢过来我叫她不要怕,我拉着她一起走,我说你看,它不是不咬你吗’,小女孩说:‘刚才我要走过来,它在那儿对我喊’小女孩学得非常发噱,她说那狗对她‘喊’,冯金槐告诉了小艾,又去告诉冯老太又有一次冯金槐回来,又告诉小艾一个笑话,他们弄堂口有一个擦皮鞋的摊子,那擦皮鞋的跟小女孩闹着玩,问她鞋子要擦吧,小女孩的脖子一扭,脸一扬,说:‘棉鞋怎么好擦呢?’冯金槐仿佛认为她对答的非常聪明艾看他那个喜欢孩子的样子,心里却是很惆怅,她因为自己不能生小孩,总觉得对不起他”
张爱玲以前的小说,很少有写平凡男女朴素真挚的情感,要么有情人无端错过怅惘不已(如《十八春》),要么是彻底的人性悲剧(如《金锁记》),像《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亦不过是一副副“空心”男女的浮世绘,到了《小艾》,张爱玲显示了她才华中的另外的一面,另外的一副笔调她的这种才情,置之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可谓甚为难得如果她当时能够或愿意按照这种途径再探索下去,或许会另成一种张爱玲式的风格
然而历史并不允许“如果”
这是以往张爱玲作品中绝无仅有的光明调子,乐观积极,虽然看上去有些别扭,那似乎是张爱玲还不习惯于这种表达方式,不过,也可以理解为她正在生硬地摹仿当时主流作品的写法,带着讽刺的意味因为这篇小说连载完不久,张爱玲就去了香港,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是后话
《小艾》自1951年11月4日起至1952年1月24日止,在《亦报》连载
在《十八春》与《小艾》的这两部同期作品里,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张爱玲的一个夙愿:创作出似同张恨水秦瘦鸥一样的震动社会的通俗小说♀个目的达到了,《十八春》与《小艾》的社会效果及其文学成就,既可以与《秋海棠》式的通俗小说相媲美,又有它超出通俗小说转眼即逝的纯文学价值♀两部小说,应该成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个总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二九章 张爱玲的“小艾”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38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