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二七章 张爱玲的“梁迷”的记忆(4/5)

话》贺敬之等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迅速取代鲁迅曹禺沈从文而一跃成为文坛的正宗,张爱玲本来对鲁迅以来的“新文艺腔”就多少抱有一些排斥心理,何况是来自解放区 辣的泥土气息?从欣赏的角度,张爱玲倒是更喜爱赵树理的作品,以及孔厥等人活泼泼的民间语言,她甚至向弟弟张子静推荐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和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然而要张爱玲按照“赵树理方向”写作,就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张爱玲在写作《小艾》时,张爱玲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年代初期,流传全国的作品是我们这一代大家都熟悉的丁玲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作品《暴风骤雨》李季的作品《王贵与李香香》(自然也包括赵树理的作品),还有正在文学界酝酿的作品有赵树理的作品《三里湾》杨沫的作品《青春之歌》罗广斌的作品《红岩》以及梁斌的作品《红旗谱》很明显,文坛上再也难有她的位置,也再难有她的朋友苏青,和她最喜爱的作家张恨水的位置,作为从上海成长起来的职业作家,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于她而言,却恰恰是对自己的失落,是自己的一个更大的“乱世”,是她自己心中的上海沦陷了――她的趣味她的读者她的阵地都很快被一片灰色的蓝色的后所淹没(指人们的服装是灰蓝色)

以前她想过:“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如今看来这“更大的破坏”,真真切切地就在自己眼前

尽管这样,时代的步伐还是没有挡住张爱玲对自己的尝试,张爱玲自然懂得新的革命时代的规则,她尝试着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时代

从《十八春》这个势头上看,“梁迷”的重现,几乎再次重现了40年代“满城争说”的《传奇》的盛况,再现“张迷”转换成“梁迷”的盛况!张爱玲,终于又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她经过数年的潜心揣摩,从小说的主题到文风,都完成了转型,同时,千夫所指的尴尬场面也已经远去,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是瞄准大众写作,报纸上可以登,书也可以出,读者欢迎自不必说,文艺界的强势人物也会给予支持

比起3年前来,张爱玲的状态要好多了

看来,在新的时代里,她也完全有可能再飞扬一回

为报答朋友们对她作品的支持,1950年7月25日在《亦报》创刊一周年的纪念日之际,张爱玲特地写了一篇《亦报的好文章》,称该报是自己的“一个极熟悉的朋友”,还说《亦报》里“有许多文章是我看过一遍就永远不能忘怀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二七章 张爱玲的“梁迷”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36_4.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