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张爱玲的“1949”的记忆(2/3)
,和以前舞台上的主人一起平等地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甚而成为了他们的“主人”,人们空前兴奋,到处是宣泄欢乐的红旗标语,到处是歌唱喜悦的敲锣打鼓扭秧歌
在窗外热火朝天的生活中,屋内的张爱玲依旧保持着生活的平静“两年所遭遇的政治风波依然让她心存一丝隐忧,但是张爱玲反复思忖:
我是一个靠写作为生的作家,没有担任什么社会职务,职业文人以写作为生,以读者为上帝,在职业道德上心怀坦荡,理直气壮依恃这最后的心理屏障,她依旧坦然地和姑姑住在一起,过着平静的生活,同时也用新奇的眼光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变化着的世界,思量着如何将之形诸自己的笔墨里
此时,姑姑张茂渊经过炎樱的介绍去了一家由外国人开办的大光明影院任英文文书因而张爱玲在写作之余,得以可以随着姑姑去看很多试片的机会♀时候的张爱玲也一改过去不与人打招呼的清高孤傲习惯,见到姑姑的同事们,也微微一笑,点头打招呼,但是仍旧不多寒暄不多应酬,性格与生活亦如以前一样
有时候姑侄俩到书店淘淘旧书,回家翻阅,这时她们淘到一本《大卫?科伯菲尔》的英文原版书,在几个朋友间相互传阅♀面的天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们一贯的舒适惬意的生活还没有使自己的沧海成为桑田
在这样宽松自如的环境中,张爱玲心中的一丝隐忧逐渐被拨开了,作家的本能,她想拿起笔来写一点东西,人们现在真的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吗?她想记录下自己眼中的历史真实
人们在政治上不可思议的狂热,左翼作家对民生疾苦慕化的揭露写作,张爱玲心里是诧异而不敢苟同的爱玲对政治向来不感兴趣,也天生没有政治头脑,总觉得那是太大的事情,跟她眼中的百姓生存之间隔着层楼高阁,隔着千山万水而且,政治会使人发烧狂热会失去理智,而张爱玲是一个坚贞决绝理性为上的人,她爱清静与冷静,不喜热闹和狂热,尤其是政治上的热闹与狂热
从小浸渍其中的家庭历程给了她潜意识中对待政治的态度:她那浓墨重彩的家族不正是在与政治多年的牵绊绊之中,戴着眩目辉煌的光环走过来的么?最后有什么呢?只有颓唐的后裔,无尽的苍凉父亲母亲弟弟,儿时的玩伴,家族里德高望重的人,这些都是她爱的人啊可是,他们身上始终笼罩着那层悲剧的阴影,就是压在张爱玲心头无形的墓碑,她害怕,她反感,她只有逃避,她不想与政治这个没有形状与有无穷力量的敌手交锋
在文艺观上,三四十年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二三章 张爱玲的“1949”的记忆〗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40/13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