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过年 五(3/4)

主神,加上神的部属,如白须、孩儿弟、七爷、八爷等“答骨”像(一尊竹架制成的神像有一人顶着摇摆而行)、衬以地下坪(演员化妆历史故事的一个场面,做一小车由人推动行走)、陆地行舟(把彩舟绑在演员腰上,在陆地行走,象征坐船)、马上吹、肩头坪、舞龙灯等节目,在锣鼓鞭炮声中结对巡游各村街,群众夹道观看,煞是热闹。

这场面自然是极为壮观的,苏缨在一边拿着照相机猛拍,这些抬神的、舞龙的、敲锣打鼓的全是村民们自己上阵,也做得像模像样,村里不少青壮都参加了,苏缨看到梁九鼎踩着高跷,他的儿子女婿抬着神像,还有张德宝敲着锣兴奋得他拍手直叫好。

她小时候也见过这种迎神赛会,那时候是外婆带着他去乡下老家,也是这般热闹,放了一整夜的鞭炮,真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一直闹到半夜才渐渐平静下来,虽然是大冬天,但两人都热出一身汗,人太多了,又兴奋的说笑,回到家时苏缨的嗓子都有些沙哑了。

“太过瘾了,简直就是狂欢节嘛。”苏缨回到家还是意犹未尽。

“梁叔不是说去年‘七月半’做的不尽兴,今年要好好热闹一下呢,到时候又有的你看了。”林达口渴得很,一进屋就拿起大茶杯猛灌。

“七月半”是农村的叫法,其实就是中元节,也是省的传统时令节俗,用方言讲就是“做半段”。半段,指一年之半,被列为村里仅次于过年的大节,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明和开辟土地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

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使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展为荤食,从本家人展到宴请宾客,从祭田、祭祖展到度“无主鬼魂”,现在的“七月半”其实已经成了迷信的鬼节,大搞普渡。

省的风俗是在这一天各乡村为了相互邀请,各定宴客时间,只要是七月,不论哪一天都可以过节。富足之家以客多为荣,连续饮宴数天,甚至请评话、演戏剧以娱乐宾客,耗资巨大。

去年的“七月半”村里置办了几桌酒席简单的吃了一下,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啥钱,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青壮们基本都在城里打工,也热闹不起来,梁九鼎他们又去参加蒋家村的“七月半”,据说办得挺大,回来之后还挺受打击的。

正月十五过后就算出了年,在城里打工的村民逐渐回城了,村里又冷清了下来,不然新年之后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种田记】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九章 过年 五〗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77/277509/121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