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巡狩各地(四)(2/2)
少量的巡逻骑兵,便可以控制这片广袤的苦寒之地。
帝国对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的治理思路,与漠南一样,虽然这里的人口并没有西迁,民族成分也更复杂。唯有的区别在于欧阳轩的提议:帝国将在这里建立了数个大型军马场。这里四季分明,气侯凉爽,充沛的雪山融水滋养了大片优质草场,盛产仅次于西域汗血宝马的青海骢。按照欧阳轩的计划,这些军马场建成后,不仅每年提供十万匹优良战马,还将成为种马的选种育种基地,培育出骑乘马、挽马和负重运输马等专用马种。
在河湟谷地欧阳轩停留了半年时间。他留下来并不是剿匪,也不是推进政权建设,而是因为等侯逻些城来人。吐蕃灭亡之后,蕃区四分五裂,各部落陷入相互争斗之中。这种混乱局面在蒙元政权崛起,逻些宗教领袖化和经济的力量之外,帝国高层也意识到,宗教政策也十分重要。
欧阳轩清楚,新光复的西域四个都督区虽然有金、铁、铜、石油、火硝等丰富资源,也有大片的森林和广阔的牧场,但短期内都将会是帝国财政的包袱。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或可以预期的将来,这里将会是尽投入。要将之彻底融入中华文明,需要数代人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这里距离中原汉地实在太远了。所幸的是西域虽然地广人稀,但有海量的可耕地,也有大量的雪山融水可以灌溉。霹雳军高层已实达成统一共识,只有大力移民实边,建立屯垦点才能维持帝国的军事存在。
按照元老院提议、帝国议会通过的方案,帝国应在西域维持两个野战军的规模,而要供应这支十万大军所需粮草,最低还需要三十万移民,开垦两百万亩良田。如果要支撑大规模的战事,需要的移民和屯田则更多。要达到最理想状态,四个都督区应在水土肥美之地,按五十里一屯,五百里一城,二千里一大城的标准,设置六个大城、三十一个小城和六百屯垦点。为此,李爽提出十年向西域移民人数应达到一百万人,新开垦屯田数量四千万亩的计划。如果说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虽难,但还能勉强完成的话,那么李爽在私下里向欧阳轩计划则会人所有人咋舌:将铁路修到西域。欧阳轩当然明白铁路修到西域,四个都督区便可以设为行省,彻底融入中华文明,可这个工程实在太大,光是所耗的钢铁便是个天文数字,眼下实在不可行。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南宋之霹雳风云】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二十八章 巡狩各地(四)〗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69/269979/72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