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章 报纸战争 下(1/3)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什么意思?”  希茨菲尔原本坐姿中规中矩,身体既不前倾也不显后仰,但听到这里却是稍微有些往前靠。  她稍微有些……被这个说法给勾出兴趣来了。  什么叫“突然冒出来一大批家”?  萨拉的教育制度在她看来算是比较落后的。尽管这里都有条件造铁皮船造飞机飞艇了,但从弗洛街附近居民的生活情况,以及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就能看出来,他们不太重视这个。  这里确实也有小学、中学、大学的制度。可昂贵的学费、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多数孩子6-14岁这个阶段都是混过来的。  就说她之前为了应对助教面试买的那几本书,光这些书的价格都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负担的。  咬咬牙倒是能买。但以后呢?一级级考试可不止需要这些书,还要几十本,上百本的往家里买啊!  所以卡尔之前说能供稿的人市面上稀缺……非常正常。  黑木市靠着王都,依靠海路运输已经算是生活富足了。维恩港吃肉他们起码能捞到汤。就这,弗洛街外面一大圈的居民都是文盲,超过10的加减法都要掰指头算半天,算出来的结果还不一定对。  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环境里诞生出太多的“家”呢?  文学这东西死板的很,不光要识字,还得有大量积累。  南辛泽经济条件好,大部分人比别的城市居民有钱……这个确实。  但也就是小富即安的程度吧?  识字。  懂理。  能看懂工厂发下来的操作流程手册。  能养活家里3-4口人。  能买得起自行车坐得起公交车。  能送孩子去一般学校混混日子。  撑死了能买得起小轿车。  差不多也就是极限了。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钱都是要花在刀刃上的,没有哪个家庭会孤注一掷投资教育。  在这样的条件和时代背景下,知识的积累是非常慢的。  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或许有几十万识字者。这些人里有十几万可以流畅的用“书写”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大部分人写不了几句话就卡壳了,因为他们的阅历和积累不足以让他们表述更多内容。  限定一篇800词汇的作文,能组织好语言流畅写出来的可能只有一万人。  而真正能迈过这道门槛,比较自由的通过文字长篇大论,去表达自己想法的,可能就几千,甚至一千人都不到。  继续从这些人里提纯,加上“风格”、“笔力”、“市场反馈”等套锁,最后能从套锁里钻出来的,可以有资格说是作家、家的,大概也就百来个人。  就这,这些人还不一定就干这行吶。  能完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希茨菲尔探案集】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章 报纸战争 下〗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68/268345/244.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