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2章 兵出河湟(2/4)

位置摆得十分正,每次军事会议都不吱声。

按说他是皇帝指派督管粮草的,那也是高级指挥员之一,对于作战计划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

但每到这时候,傅斯年的嘴就跟缝上了一般,那是一句话都没有。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童贯,大事小情都要支上一嘴。

好多常识性的问题,都需要主帅王厚解释半天,属于又菜又爱玩的那种。

刘仲武本就看不惯这种事,神色中就带了点不满。

而童贯作为内侍,最善于察言观色,不免就对刘仲武不喜。

多次借故给刘仲武穿小鞋。

因为傅斯年对刘仲武又有意结交,有时候就会出手拉他一把,几次下来,连带着自己也被童贯留意上了。

与傅斯年不同,童贯是好容易争取来的机会,在他心中,本次获得边功,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傅斯年。

但论圣眷,他显然是比不过傅斯年的,于是就动起了歪脑筋。

搂草打兔子,动了连傅斯年带刘仲武一起坑的念头。

心中暗想:“要是傅斯年和刘仲武一块失利,甚至是永远留在河湟之地……”

却是存了狠毒的心思。

正好利用傅斯年不愿在军事上多嘴的特点,他将傅斯年与刘仲武安排到了一块,第一批出征。

刘仲武作为先锋是合情合理的,不论是主帅王厚,还是将主高永年,都对刘仲武比较推崇,说他是军中猛将。

而傅斯年有督运粮草之责,派他随行也是合情合理。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让傅斯年跟在刘仲武后面,可以先将后续大军的粮草安排妥当。

最终确定,两路大军从河州、兰州出发,向湟水流域挺进。

而刘仲武作为先锋,先于高永年,兵出京玉关。

对于大宋朝廷的动作,青塘诸部早有察觉。

自从拥立小陇拶(大陇拶就是赵怀德)开始,诸部就做好了准备。

靠自己是不成的,经过多年纷乱,吐蕃诸部四分五裂,早已不不复当年的兵锋。

以多罗巴为代表的羌人头领们,真正的依仗是西夏人。

之所以多次反叛宋廷,背后其实都有西夏人的影子。

多罗巴所部的位置离兰州不远,听说了大宋出兵的消息,立即召集其他部落一同抵抗。

占有地利的他们,很快就盯上了突前的刘仲武一部。

几个部落一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92章 兵出河湟〗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52/252550/92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