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六章 贡举(2/3)

?刘言任命的一众官吏早已死的死、逃的逃,战火蔓延之处官衙几近瘫痪,而到底此地已被楚国统治了数十载,但凡有些名望与才识的士子,多数人要么在刘言手底下做过官,要么看透了世道抱着归隐的想法避于民间,他们对于初来乍到、完全不熟悉的这个南唐朝廷又有多少信任感?

最关键的是,对于察举这项古老的制度,世人心中都已留下任人唯亲的刻板印象,尤其平民百姓对此更是嗤之以鼻,许匡衡下到州县时,人生地不熟,偶尔苦苦等到一两个前来应征的“人才”,却尽皆都是当地大族推荐的酒囊饭袋,户籍一翻,不说血亲至少关系也在三代以内......

可官署又不能无人,许匡衡无奈之下,只得权且在俘虏投诚的朗州旧吏中选择一些,先将就用着,待日后安稳下来再行更换,毕竟这些人昔日能在楚国为官,不能说本事有多大,至少能算会写,也有些治理州府的经验。

而后果可想而知,招来的这些人大多都是投机之辈,对李源以及身后的南唐朝廷岂能说得上忠诚二字,用久了必生乱子,但也只是权宜之举。这也与李源整军时的做法大同小异,收编的三万朗州兵中,大小将校虽打散了编制,但最后几乎都在军中留用,为的却是安抚人心。

但治军与治政到底两不相同,掌军者,军心臣服兼加钱粮充足,时日一长自然稳固。例如先前临沅城的陈礼等一帮朗州旧将,李源此次趁势清扫了干净,但看到昔日五位长官血淋淋的头颅时,军中将士却并无多少反应,除了李源的声望之外,到底吃谁的粮当谁的兵,他们还是心知肚明的。

而治政却是另一种思路,并不是在军中那般,杀几个人便能了事的。所谓官官相护,树大根深,对付这些早在楚国官场耕耘多年的老油子,若真要连根拔起,按如今武平上下朗州旧吏的规模来看,恐怕屠刀一挥,官衙又要空了......

“大帅,这十几个涉事官员,是否也一并处置了?”见李源正拧眉思索,许匡衡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李源自然很想把这些吃里扒外的官员一并斩了,但还是强行按捺住心头的怒火,转而问道:“先生,今年朝廷的贡举应是来不及了罢!”

忽然跳到了这个话题,许匡衡差点没反应过来,愣了愣旋即拱手回道:“十一月倒是可录名,但也只能赶上明年的了!莫非大帅想在武平恢复贡举么?但贡举选拔的人才,可都是要到金陵去的,朝廷又岂能留给咱们?”

(注:五代周边各国中,南唐的文化气氛最浓,也是最重科举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烽火十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六十六章 贡举〗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52/252349/166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