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3/5)

朱劲松才算是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并且做出了最后的总结:“能通过龙元解决的事情,就尽量不要用火枪火炮搞得那么血腥,更不能像宋朝老赵家的那些蠢蛋一样,明明手握交钞这么个大杀器,却被人玩的跟二傻子一样!”

被朱劲松这么一说,曾诚和刘怀文等一众大老们顿时有一种无言以对的感觉整个大明朝廷最喜欢用火枪火炮说话的,就是陛下您老人家!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虽然对朱劲松这种乌鸦笑猪黑的行为很是不耻,但是曾诚和刘怀文等人却又不得不承认朱劲松说的有道理。

就以大送为例。

北宋初期,大送每年铸钱量基本在100万贯以上,送仁宗庆历时达到300万贯以上,送神宗时最高年份据记载达到了506万贯,还不算近100万贯的钱铁。

做一个横向对比:唐代铸币量最多的年份也只不过是一年33万贯,一般年份则保持在10万贯上下,大明近三百年的国祚,所铸的铜钱全加到一起也没有送神宗那一年铸出来的多。

根据大送历年发行铜钱的数量和磨损量来算,到北宋末年,在市场上流通的铜钱应该在3亿贯左右,然而大宋不仅没有产生通货膨胀,反而还经常性的钱荒,交钞也正是因此而发展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

钱呢?

答桉是大量的铜钱全都外流了,有的流向了倭国,有的流向了辽国、西夏又或者是后来的金国乃至于南洋诸国,大送的货币已经成了许多国家的储备货币甚至是通行货币。

换个说法就是大送已经掌握住了这些国家的命脉,只要稍微玩一玩金融手段就能让这些国家的经济出现动荡。

可惜的是,大送宁肯把钱和地都送出去,也绝不肯把钱花到军队的身上,更不可能放权给那些带兵砍人的将领,以致于大送虽然握住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然而却没有捏死哪个国家的勇气和实力。

现在的大明当然不在乎这一点。

首先就是大明的货币是龙元宝钞,这玩意说白了就是户部拿纸印出来的信用货币,其本身的价值远比大送时期用的铜钱更容易操纵,毕竟铜钱还有其本身的价值,而龙元宝钞的价值就必须要大明朝廷承认才会存在。

其次就是大明的军队也足以保证大明愿意怎么操纵纸币就怎么操纵纸币,只要大明完全不在乎废除纸币所带来的信用贬值等一系列后果,大明甚至可以马上将龙元宝钞变成废纸。

当然,正常情况下大明也不可能会这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埋葬大清】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31/231742/342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