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赎买(4/6)
让朱永,朱定两个弟弟去往辽西,辽南府坐镇,主持军政要务,最重要的就是清理赋税。
由于地处热带地区,锡兰倒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粮食年入八十万石,对于官吏不过千余人,士兵不过两万人王国来说,完全是够吃的。
但金银不够。
印度半岛从来就不缺粮食,故而稻米廉价,卖不出去,而象牙、珍珠每年带来的利益不过数万块罢了。
赎买汉人的政策出炉,让金银持续外流,已然是入不敷出。
“我自有主意。”朱赐揉了揉太阳穴,将从山林获利的事说出来。
锡兰此时忽然可自给自足,但倾覆的危险在,谁又敢放轻松?
“对了,甘蔗的种植如何?”
“臣已经让人种了一万亩,料想几个月后就会收获,但制糖需要密法,白糖怕是难得……”
孙白叹了口气。
寻摸到简易的工匠容易,但这种事关重大利益的隐蔽秘方,又怎能获得?
“红糖就红糖,我就不相信欧洲有那么多的富人?再者说了,印度就在边上,他们也定然吃红糖。”
朱赐随口道:“茶,酒,瓷,陶,漆,纸等,都要努力,这几年困难了些,等到事成,自然就能获利了。”
“殿下,何不如我国组建商队?”
孙白目光炯炯道:“让那些西夷赚去了,何不如咱们自己赚。”
“印度如此庞大,随便漏着点都能让咱们吃饱。”
“造船难。”朱赐叹了口气:“况且,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是不会放任咱们打破他们对印度的垄断生意。”
“蛮夷心中只有利,而无礼。”
聊完了国事,朱赐就去往了大学堂。
一群少年们,大半都是高鼻深目,但却熟练地背诵着古诗词和四书五经,不下三百之数。
而在另一边,数十名大汉纠结地学起了汉字,一个个抓耳挠腮,恨不得上房梁。
汉人们读书认字的少有,只能进行学习,科举这样的大事,根本就不到普及的时候。
想到这,他沉声吩咐道:“吩咐内阁,草拟赐姓令,国内庶民贵族,都须要有汉姓,汉名,违者罚银百块或修路半载。”
一旁的随从立马应下。
“到地了!”
楚珂艰难地出了舱,感受到了太阳的温度,同时还有海浪的拍打。
双眼终于适应了刺眼的阳光,他抬目一瞧,竟然是个码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世祖】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五章赎买〗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19/219738/1196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