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巡军御史(5/6)
毕竟自古以来的党争,御史们总是急先锋,将他们挂上绳子,也能更好的为皇帝所用。
都察院,只能是皇帝的狗。
巡军御史派遣出了三个,动作连连,几乎是争先恐后,不到三天的功夫,就找出了真相。
负责京城戎袍的皇商共有四家,赵、向、弓、常。
隶属于内务府。
赵氏和向氏循规蹈矩,并没有什么偷工减料,而弓氏和常氏则觊觎利益,忍不住下手。
毕竟二十万京营,一家负责五万人,十万套的冬装。
棉花每斤三十来文,每套少三斤,就是近百文,十万套就是一千万文。
即一万块银圆。
而朝廷对于冬装的采购价是三百文每套,一套的净利润赚不到百文,只有五六十文。
减去了三斤棉,就能让利润翻一倍多,这是何等可观?
“城郊的旱地,每亩十余块银圆,水浇地则是三十来块,一万块足以买上三四百亩水浇地,千亩旱田。”
皇帝轻笑着,对于京城的地价如数家珍。
几百亩水浇地,在乡下足以传家了,可称之为地主。
就算是商品经济再发展,其在稳定上就赶不上农田的收益。
即使在北方,一亩旱地产粮一石半,按朝廷颁布的最高三成租子来算,也能收益近五斗。
京城一斗米为一毫,那就是亩产五毫。
十块钱的旱地,年收益达到了百分之五,稳定极高。
所以商人多热衷于买地。
就算是历史上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也不例外,商人们热衷于买地,无论是改造成牧场还是卖粮,都比经商稳定。
据统计,十六世纪,每五个商人中,就有三个去乡间买地产。
那些有影响有地位的商人,其家产近半都是地产。
稳定性,是人类一直赖以追求的。
“陛下明鉴。”众人纷纷夸赞。
刑部做出来处理意见:
主犯斩立决,抄家,全家流放安西;从犯抄家,全家流放安西。
待众人走后,皇帝以一面三。
一名御史昂首,沉声道:“据臣所查,那弓氏家主在三年前加入内务府,为皇商。”
“而私底下,其与勋贵常往来,才得以有资格承担京营戎袍事,来往密切的,则是首辅的管家……”
“确定吗?”
朱谊汐眉头一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世祖】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二章巡军御史〗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19/219738/1143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