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发现(3/6)

谨小慎微,并没有什么得意之色,心中不由头:“老四,你觉得天津何以繁华?”

“父亲,天津一靠运河,二靠海运,三则是北京。”

辽王思索些许,立马就开道。

“没错。”

朱谊汐笑了:“北京百万人的粮食,都要经过天津,仅仅拔之一毫,就足以让天津百姓舒服了。”

“不过,这只是表象罢了。”

辽王露出不解。

其他几个皇子也同样如此。

这三个理由,还是几人昨天琢磨了一整天才出来的,都认为天衣无缝。

“关键在于商业。”

朱谊汐语重心长道:“你要明白,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而土地是有限的,到了一定的时间,再加上土地兼并,贫民定然无立锥之地。”

“绍武初年,全国总人口约莫一万万人,而如今,就有两万万,翻了一番,再过二十年,怕是四万万。”

“今日的温饱,到了二十年后就是饥荒,饿殍千里。”

“没有土地,吃不饱肚子,再加上天灾 ,那是什么?”

“闯贼——”辽王深吸了口气。

一群亲王们也脸色泛白。

“没有刀枪,那就斩木为兵;没有铠甲,那就以纸为甲。”

朱谊汐一字一句地说着,仿佛在说一句平常事:“昔万历四十年,隶籍玉牒者,不过二十万,而至绍武初年,仅有八千人。”

“十不存一啊!何其惨烈。”

“那父皇,要怎么才能解决这件事?”越王刚就藩,立马感同身受。

虾夷地那里虽然广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人口增多,到时候越国也就危险了。

“开拓,促商。”

皇帝毫不吝啬地给儿子们灌输自己的理念:

“要么扩张,迁移土地百姓,从而缓解人口问题。”

“再一个,则是促商。”

“一亩土地,只能养活一个人,但一亩织场,却能安置数十上百的织工,让他们有钱买粮购衣,养活一家老小。”

“那粮食哪里来的?”

福王则打破砂锅问到底。

“自然有产粮多的地方,如秦国,印度等。”

朱谊汐语重心长道:“当然了,商人收税的成本最简单,卡住关隘,找到铺子,就能够获得大量的赋税。”

“而要去乡间收税,不知要费多少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世祖】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七章发现〗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19/219738/1082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