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9章 论儒家五行(1/3)

陆言主动站起身,手别在腰后,装模作样地咳嗽一下,然后开始讲课:“老师在《非十二子》中原话是: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

意在指责那些粗略效法古代圣王,却不知道圣王治国的要领,然而还自以为是的碌碌腐儒。

言中的五行说更与月神姑娘所言,大有不同。”

月神好整以暇,“愿闻其详。”

“五行之说,由来已久。人类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理解生存的天地,上古人们认为天上五行,指五颗星辰:辰星、太白、荧惑、岁星、填星;地上有五行,指五种物质:水火木土金。这五种物质构成了地上的世界。我把这称之为,原始五行。

周武王向殷朝臣子箕子询问治国之策,箕子答以九畴,第一畴就是五行。

五行起初都与农业有关,对耕地的平整和治理——治土;防止旱涝的水利事业——治水;火的发现使古人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治火成为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再加上两种手工业生产活动——治金和治木,古代称为,五工。《卜辞》中有:帝五工臣、帝五臣正,这就是管理五工的官职。可见五行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在殷代已经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

这其中原始五行的意义已经发生改变,它们成为五种基本的立国资源。天子只有牢牢地控制五行并妥善利用,才能建立国家和巩固统治。而说到治国,就必须要考虑五行物质的分配问题,统治者的徳与行跟这个问题直接相关。就这样,原始五行与人之间产生了关联。

九畴第一是五行,第二是五事,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物质意义上的五行是统治者立国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资源,五事是统治者以道德力量教化民众的手段。五行与五事的结合,开启了自然五行说向社会五行说的转换,这也是我儒家子思子五行说思想的来源。

到了春秋时期,关于五行的学说已经多了起来,它不仅是五种基本物质用来解释世界的构成,更被用来解释社会领域的诸多问题,'五'已经成为源生五行的一种思维方式。祖师孔子则开始了自然五行与儒家道德之礼的真正结合。

孔子说及五行:故人者,天地之徳,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播五行于四时,和四气而后月生。他将'礼'纳入天道自然的演化中。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考研在秦时】最新更新章节〖第149章 论儒家五行〗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215/215754/149.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