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5/6)
的,而金国的骑兵,在面对坚城时缺乏经验,一时还真就没办法。>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南边的饶乐国坐不住了。刘昕可一直关注着漠北战局的发展,眼见契丹式微,而金国的滔天野心,让刘昕隔着上千里都感到芒刺在背。>
于是,在刘金为静边城之难克,而头疼之际,饶乐王刘昕派出了三万骑兵,北上援应。饶乐国一出兵,契丹的危局立缓,为了给其信心,饶乐军还专门派除死士,冒死前往通报援军的消息。>
当然,出征之前有刘昕的特意交代,此去解围即可,勿与金国死战,而刘金那边,则还没有做好与饶乐或者说饶乐背后的大汉撕破脸皮的准备。>
双方战略目标不同,又都有所顾忌,自然没能打起来。不过,大打没有,几千人规模的小打却还是有那么几场的,结果,饶乐的军队虽然装备要更好,但与更加疯狂、野蛮的金兵比起来,在气势上竟然弱了一筹。>
同为游猎之兵,但一个常年战争,且经严酷军法的武装,比起同样犯有“和平病”的饶乐军,金国的军队在实际战力上是要胜过一筹的,这一点,无需讳言。>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有静边坚城,后有“饶兵”背刺,金军虽然保持着强势主动,但刘金终在困城两月之后,选择了主动撤军。>
第一次打静边城,虽然未果,但对金国而言,却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首先,契丹实力进一步萎缩,只能在大泽(呼伦湖)周遭苟延残喘;其次,金兵攻城乏力的问题,提前暴露给刘金知晓,毕竟此前作战,散布漠北的一些小城,往往是大军一到,便主动投降,草原的部族们,也没有据城死守的习惯;最后,经过与饶乐国的一番接触战,刘金发现,汉人的军队,虽然不弱,但也没他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毕竟,那是一群几十年没有经过大战的军队,纵然装备精良,也不是不可战胜。虽然饶乐兵不能完全代表大汉军队,但这一点醍醐灌顶般的发现,依旧极大的增强了刘金对汉的自信心。>
第一次静边之战后只半年,刘金再起大军东征,这一回,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包括攻城上。最为关键的是,那是建隆三年,饶乐王刘昕,正被大汉皇帝刘文济召到东京开大会。>
也正是趁着这个“天赐良机”,刘金果断动手了,一番如饮水一般的前哨战后,再度兵围静边城,并且果断采取强攻。>
饶乐国那边,在大王不在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发兵救援。而这一回,耶律隆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汉世祖】最新更新章节〖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125/125671/2176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