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篇31 报纸、成都之围(3/7)
当然,还是提到了曹光实、康继英这一老一青两名将领分明在梓潼、巴西二县取得的对叛军胜利,歼敌数万,沉重打击叛贼嚣张气焰,进一步压缩贼军活动范围。>
作为平乱统帅的西南招讨使杨延昭,已然率重兵南下,当然不管预测具体日期,但是口吻坚定、信心十足地表示,蜀乱平定之期不远矣......>
“丁谓......”读完西南板块,赵匡义忍不住关注起作者,发现这个署名,想了想,道:“似乎是去年秋举的榜眼?”>
食案边只有赵德崇陪同,闻问很肯定地答道:“正是!”>
“元年的科举就是不一般,这才多久,已经能在宣报上署名了!”赵匡义感慨了句:“文字中虽然有些狡猾心机,但内容读起来,倒是个人才!”>
“杨业在都察使的位置上也做不久了!”放下宣报,赵匡义又不禁感慨道,扭头看向赵德崇:“你可知为何?”>
赵德崇想了想,道:“莫非是招讨使杨延昭的缘故?”>
对此,赵匡义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捋了捋胡须,以一种感慨的语气说来:“从世祖皇帝起,杨家便一直被标榜忠臣孝子,仿佛大汉除了他杨家就没忠臣了一般,世祖还特地召杨延昭为驸马,可谓恩宠备至。>
然而,陛下可不是世祖,对杨家再是信任,终究是有所保留的。儿子在外统帅十数万精兵猛将,主持平叛,与此同时,老子在朝,位居宰堂,掌握重权,这种情势,换谁都不会安心的,尤其对陛下而言......”>
听其叙讲,赵德崇默默地点了点头,赵匡义又悠悠然地说道:“何况,都察院的权柄越来越重,事务越来越繁杂,都不是杨业所能把握住的。>
行军打仗杨业是个能手,但为政办差,再给他十年他也难把事情做漂亮。>
当初世祖若是以我掌都察院,不谦虚地讲,这几年的乱象,能少一半,也不至于让陛下到如今费心伤神地善后......”>
听赵匡义这般讲,赵德崇只能迎合着,他也清楚,自家老父郁闷多年了,心中始终积攒着一股怨气与不甘。>
看着赵德崇,赵匡义又道:“为父替你向陛下谋了个差事,大理寺评事,明日去吏部报到,然后上任去吧!”>
闻言,赵德崇面露哑然,然后很是真诚表示道:“儿还是居家侍奉,料理府务!况,骤然提拔,也难服人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汉世祖】最新更新章节〖太宗篇31 报纸、成都之围〗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125/125671/2092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