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篇26 黄河口岸(5/6)
迎风而立,眺望渡头,刘旸的思绪又不禁飘飞起来,开始思虑起大汉的赈济制度来。>
作为一个农业为本的帝国,大汉的小农小民们在土地、家庭经营事务上的抗风险能力是很差的,大灾大难就别说了,就是寻常年景,每到农时,都难免有粮种、耕牛、耕具上的短缺。>
基于此,朝廷也出台了一份相当完善的赈济制度。出现灾害且不说了,为安抚百姓、稳定治安,朝廷一般会进行无偿赈济,而对农户的农业经营困难,也多采取无息、低息借贷,让百姓“低斗还官”。>
这些措施并非大汉初创,只是在前朝历代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再付诸实践,并由此在全国各地兴建常平仓、义仓,作为帝国抗对风险、维稳治安的宝库。>
然而这一套,弊处也很明显,虽然在早期让大汉在行政、军事、救灾等事务上获取了极大的便利,但在几十年后的如今,弊端也日益凸显。>
而说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管理不善、管理难善,很多事情根本无法依靠权贵官僚们的操守去做,且一旦放松,必然积弊。>
朝廷方面,除了能将几座“国级”大仓看管好之外,对于遍布道府州县的大小义仓、常平仓根本无法做到有效监管。>
条令虽然制定得很清晰,但是,真正发挥其有效功能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少,相反,成为了不法官僚、土豪劣绅牟利的温床。>
挪用二仓之粮都只是较轻的情节了,吃相难看的则有更多。前几年就出现过一个案例,黄州知州张勄,伙同下属,盗卖州内二仓储粮达4.5万石,后虚报水灾,几次“赈给”、“赈贷”活动就将账抹平,再以灾害情况向朝廷申请蠲免,几万石粮食就顺理成章地被中饱私囊了......>
当然,这样的事情干得过分了,就难免被发觉,后举报之下,黄州案犯官自知州张勄以下,悉数被斩。而那件事,也又一次让刘旸看到一些官僚们毫无下限的丑陋形象。>
而一切问题,到刘旸这里,又似乎都能用监督监管不足来解释,而朝廷那看似完善的监察系统,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已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至少在刘旸这里,仅仅盯着一些贪官污吏,显然是远远不足的。大汉的监察系统,该更多地往下看看才是,刹那间刘旸脑子里恍过这样的念头。>
念及往事重重,思及当下种种,刘旸的心情也不免再度沉重起来。抬眼望着渡头外的大河,暮色渐深,秋风欲烈,涛声阵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汉世祖】最新更新章节〖太宗篇26 黄河口岸〗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125/125671/2087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