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3/7)

泊宁静,身后也免不了有一堆人推他出来,带领大伙去争。

赵氏,代表着的早已不局限于赵家,还有一大波勋贵、官僚的利益。世祖皇帝当初虽然对赵氏兄弟有所打压,但终究没有下死手,也就导致赵氏始终在大汉内部具备强大的影响力,掌握一部分话语权。

赵匡胤在军,赵匡义在政,这俩兄弟几十年积攒的实力与底蕴任谁都不敢小觑,尤其是赵匡胤,虽然他本人以及同时期的老贵们大多已经离世,但以他们为核心形成的这股军政势力集团却保存了下来,发展壮大,并且盘根错节。

当然,这并不能够算是一个十分稳固的军政联盟,内部也有分歧,凝聚力也没那么强大,否则以世祖皇帝的脾性,下杀手都是有很大可能的事。

只不过,在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利益需求一致,就比如太子问题,大伙的支持力度就要强些,也能尽量往一块儿使。

毕竟,大汉帝国虽大,但最上层的权力与各种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蛋糕没法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就得互相抢食了。

到如今,同一张餐桌上,皇室的餐盘自然最大,东西最美味,而剩下的每一家,盘子也基本固定了,想要有所突破,要么继续向外扩张,要么就从同桌的盘子里抢食。而相比之下,后者或许困难更大,风险更高,但收益也同样更高。

对于以赵氏为核心的那一批贵族、官僚来说,把赵家生的皇子扶上太子之位,日后再继承大统,那回报必然是可观的。

当然,对于权贵们而言,一条道走到黑是不可取的,一旦事难竟成,直接跳船下车也是理所应当。但至少在初期,会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基于此点,赵匡义在朝中调动攻克“太子”这道难关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另一方面,作为世祖皇帝遗留的历史问题之一,大汉庞大的功臣勋贵集团,各种利益集体是很多的,形势也很复杂,并不只他一个赵家

至少作为太子之争的另外一个主角,慕容氏,其份量可一点不比赵氏轻,实力与影响力甚至犹有过之。如果仅论势力大小,那是没个具体标准的,各有优势,算是旗鼓相当。

但从始至终,慕容氏在事实上是压赵氏一头的,慕容延钊是元从老臣,是大汉早期的统帅,赵匡胤不管后来功劳有多大,都是后来者。

便是不提上一辈的功勋成就,只看二妃,一个是正室,一个是侧妃,尊卑主从,名分早定,这就是慕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汉世祖】最新更新章节〖太宗篇20 元年争储〗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125/125671/2081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