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运河顽疾 【4000字二合一大章】(3/5)
,通航能力大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阶段。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运河是人工河,河水流速太慢,淤泥容易沉积。所以每到一段时间便需要人工进行清淤,要不就得重新挖一条河道代替原本的。
挖河道肯定耗资巨大,但能维持的时间长,至少一百年内没有问题。
而挖淤泥收效快,可没准十年二十年又得犯老毛病。
“这件事还得看陛下的意思,吾辈也只是将利弊陈给陛下而已。”
朱厚照的意志在此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没有皇帝的支持运河不不管是重挖还是清淤都不可能完成。
“嗯,自该如此。”顾鼎臣也认为先将奏疏陈报给天子最稳妥。
明代大运河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其具有不可替代性。
漕运主要是将江南湖广的粮食运到北面,如果走陆路损耗太大,走水运则相对好些。
在更好的运输方式出现前,大运河的地位都不会改变。
谢慎希望将来有一天大明不再依赖运河,那就证明运输方式上有了革新。
有了匠作学院,他相信这一天终会来临。
......
......
内阁将难题抛给了正德帝,这让朱厚照头疼不已。
他已经习惯了内阁帮他处理政务,突然间要他乾纲独断还真是有些不适应。何况一上来就丢给他这么大难题,没有缓冲啊。
开挖运河这种事情绝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一旦处理不当将引起极大的民怨甚至爆发骚乱。
正德初年就已经发生过农民起义,这让朱厚照心有余悸,一直谨小慎微生怕再激起民怨。
背负双手在殿内踱了数步,朱厚照还是不能决断,懊恼之下连叹数声。
见天子这幅愁苦模样,张永小心翼翼的说道:“既然陛下也为难,不妨叫九卿廷议看看。”
朱厚照眼前一亮。
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内阁也一时给不出答案,多问问意见总是好的。
张永遂前去外朝传口谕了。
六部尚书、通政使、都御史、大理寺卿等九位重要朝臣遂聚集在一起讨论,运河之事本就是很难讨论出个所以然的,加之九卿都急着表现自己,难免出现意见不一致,好在九卿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懂得克制情绪,最多便是负气不语,并没有出现拳脚相向的尴尬情况。
整整一天过去,支持清淤的人占了上风,张永遂回到豹房向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寒门首辅】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五十二章 运河顽疾 【4000字二合一大章】〗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11/11647/564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