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五章 赚钱啦(2/3)

来也不过十万两。而济盛昌半年的分红就有十万两,这暴利简直是可怕。

谢慎虽然知道放贷来钱快,却不曾想会这么快。果然明末晋商崛起是有道理的。

弘治正德时期白银还没有大规模流入,故而购买力还是很强的。一两白银差不多能够购买一石米,到了万历时期白银贬值,但一两二钱银子也可以买一石米了。

京师地价贵,但在谢慎老家余姚,二两银子就能买一亩水田。临街最好的商铺也不过五十两银子。

十万两银子,这真是几辈子也花不完啊。

“这么多银子”

谢慎思忖着这些银子该如何花。照理说,最赚钱的行当便是贩卖丝绸。开家绸缎铺吗不,这也太不符合谢慎现在的身份了。

不过如果能将皇室丝绸采买生意揽到手倒是着实不错。

这件事着实有利可图,谢慎便想着要不要和邓太监商议一二。

邓原如今贵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对这些宫廷采买的事宜还是有话语权的。

松江的棉布,苏州的丝绸,湖广的米粮,这三样都是大明最著名的东西。

棉布这一块谢慎想要接手并不难,因为棉花种植已经牢牢被他把控在手中,生产资料得到了控制,再想制作成品便有了充足的底气。

在原本历史中,直到嘉靖年间朝廷改稻为桑在浙省南直隶大规模种植桑树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才导致浙省,南直隶粮食需要从湖广调运。大明也正式从江南熟天下足变成湖广熟天下足。

而在弘治朝,江南仍是产粮区。虽然谢慎在浙省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可那是滩涂种植不占原本耕地,粮食的产量不会受到影响。

不过谢慎却是不想搞什么米行的。

粮价比起布价,丝绸价格实在是不够看。要做就做最赚钱的行当,断然没有理由和和钱过不去。

要想和皇室丝绸采买搭边需要许多运作,这个急不来。

但经营棉布生意却不需要太多这方面的考量。

棉布用的最多的是寻常百姓,这也是一块大蛋糕,只要切的好了端是能狠狠赚上一笔。

想到这里,谢慎冲水芸道:“你也歇一会,帮我把虎儿叫来。”

水芸点了点头出了屋子把陈虎儿叫来,谢慎冲陈虎儿沉声道:“你去街上打听一下京师中有名的布行,然后问问行情。”

陈虎儿哑然道:“老爷,你要买布吗现在布价不贵,买了正合适。”

谢慎白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寒门首辅】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五十五章 赚钱啦〗地址{https://wap.kkxs8.org/html/11/11647/360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